【加西亚的反思:运动员的伤痛,是否被过度美化?】
"如果你真的在乎,就该忍着伤痛继续参赛。"
几周前,当我解释自己尚未准备好重返赛场时,有人这样对我说。这句话并非针对某个人,而是折射出一种根深蒂固的体育文化——似乎带伤作战才是值得敬佩的,甚至被视为一种必需。
我并非否认追求卓越需要付出代价。痛苦、不适与挣扎,确实是竞技体育的一部分。但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模糊了健康与牺牲的边界?
过去几个月,为了维持比赛状态,我不得不依赖消炎药、皮质类固醇注射,甚至尝试血浆治疗。如果不这样做,肩膀的疼痛几乎让我无法正常训练。我分享这些,不是为了博取同情,也不是为了标榜自己的坚韧——恰恰相反,我在质疑:这样的代价,真的值得吗?
当一位运动员在四十岁时仍被慢性疼痛困扰,这是否值得歌颂?还是说,我们的社会对竞技体育的崇拜已经越过了合理的界限?
能以运动员的身份谋生,我深感幸运。但为了保持竞争力,我们是否在无底线地透支身体?也许,有些界限本就不该跨越。
或许,那些被社会赞颂的"胜利",有些本就不值得追逐。wta[超话]热点解读热点现场热门话题创作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