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虚伪!”2024年,一非洲留学生曾逼问道:“中国难道不是虚伪吗?就帮我们

乾坤蕴含乾坤 2025-05-05 21:48:24

“中国太虚伪!”2024年,一非洲留学生曾逼问道:“中国难道不是虚伪吗?就帮我们国家建了座议会厅,就要拿走我们锂矿所有权!”谁料高教授用一句话果断干脆怼了回去:没有中国你可能还是个奴隶!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这场辩论的导火索是高志凯教授对中国援助非洲的阐述,当讨论到中国对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援助时,一名来自津巴布韦的留学生突然站起,发出挑战性的提问。 这番话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现场的不小骚动,该学生提到的“锂矿所有权”问题,实际上是源自于中国对津巴布韦的一项重要投资——28亿美元用于帮助津巴布韦开发锂资源,同时中国还投资了1.4亿美元用于建设该国的新议会大楼。 在这位学生看来,中国的援助背后隐藏着对津巴布韦自然资源的掠夺,这种“表面友好,实则侵占”的言辞,显然带着浓厚的敌意和误解。 面对留学生的激烈言辞,高志凯教授并没有选择回避,相反,他用简洁有力的话语作出回应:“如果没有中国的支持,你可能连站在这里的资格都没有”,这句话直接揭示了中国在非洲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帮助非洲摆脱殖民遗留的困境,支持其走向独立与自我发展的道路。 高教授的回击不仅仅是对那位学生的反击,更是一种历史的深刻反思,在他看来,这位学生的指责,体现的是对中国帮助非洲的误解,也暴露了西方殖民思想在一些非洲人心中的根深蒂固,这种思想让他们看不清中国的真实意图,甚至反过来将帮助当作一种剥削。 中国与非洲的关系并非一日之寒,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就开始了对非洲国家的援助,帮助这些国家摆脱西方殖民主义的压迫。 特别是在许多非洲国家获得独立后,中国始终保持着对这些国家的支持,无论是通过经济援助、技术支持,还是通过在联合国等国际场合上的积极发声,捍卫非洲国家的利益。 随着中国日益崛起为全球经济强国,非洲国家对中国的依赖也逐渐加深,中国的经济援助不仅仅局限于资金和物资的支持,更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培训和技术转移等多个层面。 尽管如此,部分非洲国家的部分人群,尤其是年轻一代,似乎并没有完全理解这一点,甚至将中国的援助视作“有条件的交换”,认为中国的援助背后是对他们资源的“侵占”。 津巴布韦作为全球锂矿储量第二的国家,一直以来都是国际投资者争夺的焦点,中国的介入,虽然带来了可观的基础设施建设,但也引发了关于资源所有权的争议。 部分津巴布韦人认为,中国的投资换取的是他们国家最宝贵资源的控制权,尽管如此,中国提供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援助,显然有助于津巴布韦摆脱长期的经济困境。 高志凯教授在辩论中指出,如果没有中国的支持,这些资源甚至可能无法得到有效开发,而津巴布韦也可能继续在贫困和资源匮乏的泥潭中挣扎,因此,他认为,指责中国“剥削”津巴布韦,实际上是对中国援助真正意义的误解。 那么,为什么这名留学生会对中国的援助产生如此强烈的质疑呢,从他的言辞中可以看出,他对于西方的殖民历史有着深刻的认知,但却忽视了中国在非洲的积极作用。 许多年轻的非洲人,尤其是受到西方教育的群体,往往容易受到西方媒体和话语体系的影响,对中国的行动产生误解,他们将中国看作一个类似于西方列强的“新殖民主义者”,却忽略了中国帮助非洲国家摆脱殖民压迫的历史。 在这场辩论中,留学生的言辞虽然情绪激烈,但也折射出非洲一些国家对中国援助的复杂心态,这种心态并非完全源自对中国的敌意,更多的是源于对于西方殖民历史的深刻记忆,以及对于中国崛起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新形式”剥削的恐惧。 高志凯教授的回应,实际上是一种理性和历史的回击,他通过对比西方与中国在非洲的不同做法,强调中国帮助非洲是出于真诚的合作精神,而非利益剥削,他提醒那位留学生,假如没有中国的支持,非洲的许多国家依然可能处于政治不稳定和经济困境之中。 这场辩论不仅仅是中非关系中的一场碰撞,它更是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与价值观的冲突,对于一些非洲留学生来说,西方的殖民主义史和现代化的路径深深影响了他们的世界观,甚至导致了他们对中国合作的误解。 而中国则需要通过更多的沟通与对话,去消除这种误解,让更多非洲人理解中国的善意与合作精神。 (信息来源:凤凰网视频《高志凯回应被非洲学生挑衅式提问:不要为他的问题而生气或失控,应正面解释真理,真理不怕说一遍两遍》2024年12月27日)

0 阅读:964

评论列表

有觉无眠

有觉无眠

7
2025-05-06 05:47

还是让他那来那去吧

乾坤蕴含乾坤

乾坤蕴含乾坤

乾坤蕴含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