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原则遇上现实:国际政治里的"双标"困境 德国防长皮斯托里乌斯与泽连斯基的会面,

心怀星河梦 2025-05-06 13:01:55

当原则遇上现实:国际政治里的"双标"困境 德国防长皮斯托里乌斯与泽连斯基的会面,把克里米亚问题再次推上风口浪尖。柏林方面斩钉截铁的表态看似硬气,可要是细看这些年德国在俄乌问题上的反复横跳,这种"坚定支持"倒显出几分黑色幽默。记得2014年克里米亚刚被并入俄罗斯时,默克尔政府嘴上说着制裁,转头就推进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给俄罗斯送去了真金白银的能源订单。 如今突然把主权问题抬到"国际法基本底线"的高度,这变脸速度比柏林墙倒塌还快。 国际法在强权面前到底有多少分量?看看克里米亚大桥上日夜穿梭的货运列车就明白了。这座被欧盟称为"非法建筑"的跨海大桥,现在承担着俄军85%的后勤补给运输。西方政客们年年谴责,可大桥上的车流量年年增长。嘴上说的主义,终究敌不过战场上的生意。更讽刺的是,联合国大会关于克里米亚问题的决议,投反对票的除了俄罗斯自己,还有叙利亚、朝鲜、古巴等11国——这些国家的主权完整,西方世界可没少插过手。 德国现在的强硬姿态,与其说是捍卫原则,不如说是偿还历史债务。自从"北溪2号"在俄乌战争爆发后被永久冻结,德国政界就像突然找回了道德指南针。可问题是,当莱茵河畔的化工厂因为断气被迫减产时,当德国民众要为每度电多付0.5欧元时,这份"永不承认"的承诺能维持多久?前总理施罗德至今还在俄罗斯石油公司当董事,现任政府里与俄能源巨头暗通款曲的政客更不在少数,这种背景下谈原则,总让人觉得像是赌桌上输急眼的赌徒在喊"这局不算"。 乌克兰的处境更像是个现代版希腊悲剧。他们越是高喊"收复失土",欧美军火商的订单就越丰厚。美国刚批准向乌提供集束弹药,德国马上跟进承诺输送主战坦克,这场"军事援助锦标赛"背后,有多少是真心维护主权,有多少是在清库存、测新装备?看着哈尔科夫的废墟和顿涅茨克的战壕,那些在政客口中反复咀嚼的"国际法原则",倒像是贴在炮弹上的道德标签。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7
心怀星河梦

心怀星河梦

心怀星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