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小秦凑了9万元买了一件老旧袈裟,妻子得知后甚至要闹离婚,但让人意外的

暖阳温暖人心 2025-05-06 13:34:25

2005年,小秦凑了9万元买了一件老旧袈裟,妻子得知后甚至要闹离婚,但让人意外的是,这件袈裟最终卖出了1.3亿天价。 2005年,秦先生在北京文久拍卖公司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上,花了9万元买下了一件无人问津的"破袈裟"。当时,拍卖师介绍说这是清代的一件袈裟,起拍价9万元。然而,由于袈裟属于绸布类藏品,不易保存,且升值空间小,再加上这件袈裟已经破旧不堪,参加拍卖的收藏家们都不屑一顾,最终导致了流拍。 秦先生并非富豪,只是北京一个普通的文化单位职员。他从小在北京长大,家住离著名的古玩市场"潘家园"只隔两条街的地方。潘家园是北京有名的古玩市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这里曾是一个"鬼市",各类稀奇古怪的物件都会出现在这里。 后来,秦先生参加工作进入了北京的一个文化单位。碰巧他的上司也是个古玩迷,经常拉着他一起去潘家园淘宝。在领导的指导下,秦先生的眼力见识得到了很大提升。 当秦先生仔细观察那件"旧袈裟"时,他发现它的里面是用黄色丝线缝制的。在清朝,黄色是皇室专用的颜色,只有皇室人员才有资格使用黄色。尽管袈裟品相不佳,但从款式、颜色搭配以及缝制手法来看,这件袈裟显然不是寻常之物。 拍卖会结束后,秦先生急匆匆回到家,向妻子要钱购买这件流拍的袈裟。当妻子得知他要花9万元买一件旧袈裟时,顿时勃然大怒,把秦先生痛骂了一顿。家里只有5万元存款,为了凑齐剩下的4万元,秦先生不得不忍痛卖掉了自己的汽车。 面对家人的不理解和外界的质疑,秦先生内心也十分挣扎。一方面,他确信这件袈裟不同寻常;另一方面,如果拆开袈裟后里面什么都没有,那9万元就全打水漂了。在犹豫再三后,他决定赌一把——拆开这件看似普通的老旧袈裟,一探究竟。 秦先生下定决心拆开袈裟,第一剪下去,露出了金黄色的丝线。这种丝线质地柔软,色泽浓郁,是丝绸中的珍品。秦先生仔细研究后发现,这很像传说中的缂丝。缂丝被称为丝绸界的天花板,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它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一幅缂丝作品往往需要几十人花费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在清朝时期只有帝后这样尊贵的身份才能使用这种丝绸。 当袈裟完全拆开后,秦先生发现里面竟然是一张两米见方的缂丝被,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不知名的文字。为了弄清这件宝物的来历,秦先生四处寻访专家。他首先找到了觉云寺的一位大师,因为缂丝被上的图案看起来像是佛家图案。 这位大师告诉秦先生:"你这块缂丝被是裹尸布。上面的文字是佛门梵文咒语,一般用在人死后,为登极乐世界而写的往生咒。"听到是裹尸布,秦先生心里凉了半截。想到自己为研究袈裟还曾用它盖过睡觉,更是感到晦气。 经人介绍,秦先生最终找到了故宫博物院的鉴定专家张淑芬女士。她一眼就看出这件缂丝被的不凡之处。经过认真鉴定,张淑芬告诉秦先生:"你这张缂丝被全名叫缂丝梵字陀罗黄经衾,又叫缂丝陀罗尼经被。这么大一块缂丝被,在古代需要很多人织一年多才能织完,普通人家根本用不起。这件缂丝被是明黄色的,只有皇上才能使用。" 经过进一步考证,这件缂丝被是乾隆皇帝去世时盖在身上的裹尸布。这种规格的裹尸布在整个古代历史上只有两件:一件盖在乾隆皇帝身上,另一件盖在慈禧太后身上。那么,这件宝物为何能重见天日?答案与一个臭名昭著的军阀有关。 1928年,军阀孙殿英率部掘了乾隆和慈禧的坟墓,盗走了无数奇珍异宝。孙殿英目光短浅,只认得珠宝玉石,对这些文物一窍不通。于是墓中一些文玩字画被遗留下来,乾隆身上盖的这件缂丝被也被孙殿英和他的手下当做破布扔在一旁。 后来,清朝的遗老遗少们派出皇族成员康熙皇帝的六世孙载泽带人去收拾残局,修缮被毁掉的祖坟。跟随载泽进入墓室的人中,有一个姓孙的遗臣,他熟读历史,有见识。他一进墓室就注意到被扔在一旁的"破布",知道这块裹尸布的价值。于是趁混乱之际,悄悄把破布带出墓室,并将其缝在一件旧袈裟的夹层里。 这位姓孙的大臣因担心被人发现缂丝被的秘密,没来得及向子孙透露就因病去世。他的后人只知道这是清朝的旧物,却不知道里面藏着皇帝的裹尸布。到了90年代末,由于家庭贫困,他们将这件袈裟卖掉,最终在2005年出现在了拍卖会上,被秦先生慧眼识珠地买下。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秦先生带着他的"大漏"参加了一次文物拍卖会。由于是皇帝之物,又是珍贵的缂丝制品,这件文物一出场就引起了轰动。专家们纷纷表示,这块缂丝被是按照乾隆的尺寸量身定做的,有助于了解乾隆生前的体貌特征。拍卖会上,各路收藏家争相出价,最终这件缂丝陀罗尼经被被拍到了6550万的高价。

0 阅读:22
暖阳温暖人心

暖阳温暖人心

暖阳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