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三刷《去有风的地方》,后劲太大了,以至于最近都找不到可以平替的剧,那剧里大理的风花雪月、慢悠悠的生活,把我迷得不要不要的。咱就一普通太原小旅游博主,平时就爱拍拍咱太原的角角落落。 刷完剧我就琢磨,人家那剧里,村民们在小院里唠家常,街边小店飘出的烟火气,咋就那么吸引人呢?咱太原也有不少接地气的地方啊,可咋就拍不出那股子松弛又迷人的劲儿呢? 今天我就又跑去太原的老城区了。在南海街那一块儿,早上好多人在排队买老豆腐和头脑。我跟排队的大爷聊了聊,大爷说他几十年如一日,就好这一口,每天不来吃就觉得浑身不得劲儿。旁边卖早点的大姐一边忙活一边跟大家打趣,“今天人咋这么多,是不是都馋我这手艺啦!”这热热闹闹的场景,不就是咱太原的烟火气嘛。 还有大南门附近,那些修自行车、配钥匙的小摊,师傅们手上忙着活儿,嘴上也不闲着,和路过的熟人调侃两句。路过的大妈们手里拎着刚买的菜,互相分享着今天哪家菜新鲜又便宜。 咱太原虽然没有大理的苍山洱海,但咱有自己的韵味啊。像双塔寺,那古朴的建筑在蓝天白云映衬下,透着一种历史的厚重。周边居民在寺外的空地上晒着太阳、聊着天,多惬意。 突然懂了,真正的治愈从不需要剧本:修鞋摊的铁皮盒、豆浆铺的醋壶、裁缝铺的改衣纸条,这些没被滤镜美化的日常碎片,才是普通人触手可及的「有风时刻」。下次你路过任何一条老街,试试关掉相机滤镜——看阳光怎么爬过晾衣绳,看油锅里的麻花怎么翻个身,看老奶奶把烂了一半的苹果切成小块喂流浪猫,这些无声的瞬间,比电视剧里的「岁月静好」更有嚼劲。
刚从敦煌回来,花了5000大洋,终于看清了5个扎心真相:1、身体不好的别去,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