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一打入敌人内部的地下党刚查完哨回到家里,伪副师长的妻子就慌里慌张的推

文史记叙录 2025-05-06 15:13:13

1944年,一打入敌人内部的地下党刚查完哨回到家里,伪副师长的妻子就慌里慌张的推开了房门,对他低语道:“今天打牌时,我听师长夫人说,日本人怀疑你是新四军!”

在1944年的一个寂静的夜晚,施亚夫,一名潜伏在敌人内部的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刚刚结束了一天的艰苦侦查,回到了他在汪伪政府中伪副师长家的暂时住所。他的心头还残留着一丝紧张,但他的脸上却无波无澜,如同常人一般。这时,伪副师长的妻子突然慌张地推开门,神色惶恐,低声对施亚夫说:“今天打牌时,我听师长夫人说,日本人怀疑你是新四军!”

施亚夫的心中虽然波涛汹涌,但他依旧保持着冷静。他哈哈一笑,语气坚定而轻松地回答:“他们怀疑我是新四军我就是啊?凡事都要讲究个证据,不能空口白牙,上下嘴唇一碰,就随便冤枉人吧?”

听到施亚夫这样的回答,伪副师长的妻子似乎放下了心中的大石,长舒一口气说:“没事就好,那我就先回去了!”言罢,她匆匆离开了施亚夫的房间。

伪副师长的妻子一走,施亚夫便轻轻关上了门。他的脸上不再是刚才的淡定,而是浮现出一丝不安。他知道,敌人的怀疑虽然不能立即构成威胁,但这种风声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个警钟。施亚夫坐在床边,思考着下一步的行动。

施亚夫是江苏南通人,15岁就加入了共产党。他的智慧和勇敢使他在27岁时被党派往汪伪政府,扮演伪副师长家的一个亲信,从事地下活动。在敌人的核心,施亚夫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和深沉的冷静。他的日常工作就是收集敌人的情报,同时保护自己不被发现。

就在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施亚夫像往常一样在伪军营地内巡视。他的目光锐利,寻找着可能的情报。这时,一名日本军官走过来,用生硬的中文问道:“你是施亚夫吗?我们有些事情要问你。”施亚夫心中一惊,但面不改色地回答:“是的,我是。请问有什么事吗?”那名日本军官眼神犀利,似乎在试图看穿施亚夫。

审讯室内的灯光昏暗,墙上的时钟滴答作响。施亚夫被日本军官和几名汪伪军官围坐在一张长桌旁。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一名日本军官打开了审讯记录本,冷冷地盯着施亚夫,开始了提问。

“施亚夫,你平时的工作是什么?”日本军官的语气冷酷,目光如冰。

施亚夫平静地回答:“我负责伪军营地的日常管理和文书工作。”

“你与伪军师长和其他军官有何种关系?”另一名汪伪军官接过话头,语气带有一丝试探。

施亚夫沉着地答道:“作为师长家的一员,我与他们的关系正常,就像任何军营中的同事关系。”

审讯室内的温度似乎降低了几度。日本军官又问:“你在休息时间常去哪里?有没有接触过可疑人物?”

施亚夫稳定地回答:“我大部分时间都在营地内,偶尔会去市场采购生活用品。我没有接触过任何可疑人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审讯变得更加细致和严苛。但施亚夫始终保持着沉着应对,他的回答既简明又具体,没有给敌人留下任何可乘之机。

随着审讯的结束,施亚夫被释放,他缓步走出军营的大门。天色已晚,街道上行人稀少,灯光昏暗。他的心中虽然警惕,但步伐稳健。就在这时,他恰巧遇到了几名自己的亲信。他们迅速上前,低声交谈了几句。施亚夫意识到这是一个逃脱的绝佳机会。

他们快速走到停在街角的一辆车前。施亚夫对司机说:“开车,我们有紧急任务,需要立刻出城。”司机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命令弄得有些懵,但在施亚夫坚决的眼神下,他没有多问,启动了汽车。

汽车沿着街道快速驶去,朝着城门方向行驶。司机的手紧紧握着方向盘,紧张感在车内弥漫。施亚夫坐在后座,紧盯着前方的道路。

到达城门时,司机按照施亚夫的指示,向值班军官报告说田师长有紧急命令,需要他们立即出城办理。值班军官看了看车牌,确认无误后,便开了城门,让他们通过。

一旦车辆驶出城门,施亚夫和他的同志们迅速加速,与预先安排的接应队伍汇合。他们躲避了日军和汪伪军的追捕,成功脱险。

当小林信南得知施亚夫的逃脱,愤怒到了极点,但一切都已无法挽回。施亚夫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在敌人的核心地带存活下来,并最终安全撤离。

2010年,施亚夫在南京安详地去世,享年96岁。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在极端危险的环境中,不仅存活下来,还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施亚夫的故事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他的爱国情怀和视死如归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0 阅读:77

猜你喜欢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