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徐志摩前妻张幼仪与孙子们的合影,这张照片中的张幼仪被子孙环绕着,脸上却并没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05-06 17:22:32

下图是徐志摩前妻张幼仪与孙子们的合影,这张照片中的张幼仪被子孙环绕着,脸上却并没有笑意。张幼仪并非不爱笑,而是因为:这些年,她实在太累了,以至于根本笑不出来。而她此时的累,主要来自于一人照顾四个孙辈的苦累。

张幼仪为何会一人照顾四个孙辈?这个问题的答案得从她自己的悲惨遭遇说起。张幼仪自己是因丈夫独自出国留学,而被迫与丈夫分居两地,继而走到了离婚境地。张幼仪是个善良的人,她自己受过的苦,又怎肯儿媳张粹文再受一次呢?

为了避免儿媳和自己遭受一样的命运,儿子阿欢欲出国留学前夜,她对儿媳说:“你也跟着去吧,报个专业好好学,多学点,别到时候跟不上他。”张粹文也想过这个问题,可她毕竟有四个孩子,最小的孩子还嗷嗷待哺,这种时候,她怎能说走就走?

张幼仪知道她下不了决心,于是拍着胸脯说:“孩子我来带,你安心去学习,这才是大事。”

自这以后,张幼仪开始了一个人照顾四个孩子的生活,孩子们都小,难免调皮捣蛋,她有时也会崩溃,可只要一想到:有一个女人,可以经由她的“承受”而免于被抛弃的命运,她就没有任何怨言了。

那些年里,张幼仪的时间总不够用,就连自己衣服上有了污渍也来不及清洗。可即便她如此尽心尽力,孩子们该病的还是照样病,没办法,没有爹娘照顾的孩子,总容易出状况。为了让儿子、儿媳安心读书,每次孩子们出现问题,她都一个人扛着。直到好了,才轻描淡写地告诉儿媳说:“前段小放又病了一场,折腾了几夜,总算见好了。”

不停操劳的张幼仪,常年把头发像捆稻草一样捆在脑后,若非需要外出办事,她从不梳妆打扮。长期处理琐碎的结果就是:她头上的白发日益增多,而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少了。别人说她不爱笑,她也只是点点头表示认同,只有她自己知道:照顾这么多孩子,长期紧绷着神经,没法放松,怎么会笑得出来?

张幼仪22岁离婚,一直到53岁才再婚,这漫长的30年里, 虽一直有人追求她,但她却从未有过再婚的打算。这其中的最大一部分原因,当然是考虑儿子阿欢。张幼仪担心:自己若再婚,儿子无法适应新家庭,会对成长不利。

儿子结婚生子后,张幼仪所有心思全在孙辈上,自然也没再考虑自己的婚姻大事。

1953年,张幼仪最大的孙子张善曾也8岁了,他们都已于前一年移居美国、回到了父母身边。此时的张幼仪才开始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了,医生张纪之向她求婚后,她写信给远在美国的儿子,征得儿子同意后,她才正式答应了苏纪之的求婚。

张幼仪晚年在提及自己和苏纪之的婚姻时坦言:“那我爱不爱他(苏纪之)呢?这我没办法讲。我嫁给他的时候,心里这么想,‘我能不能为这个人做什么?我有没有能力帮助他成功’?”

一个人出口的话,是最容易体现性格的,张幼仪的这番话,和她与徐志摩离婚时的话,都再次体现了她的善良。没错,她永远先考虑别人,而非自己。1922年11月6日,刚生下幼子彼得并被徐志摩逼着签离婚协议时,她脱口而出的话是:“如果你真的想要这样,那我们就离婚吧。”签字完后,她还忍痛说:“你去给自己找个更好的太太吧!”

一个打心眼里把别人看得比自己重的人,通常都会笑不出来,但他们的心里往往又无怨无悔。毕竟,看重别人的人,永远不会亏欠任何人。张幼仪的一生也只存在“别人欠她”,而不存在她欠别人。

她对徐志摩无亏欠,对前公公婆婆无亏欠,对儿子无亏欠,对孙辈更加如此。就连对丈夫最后一任妻子陆小曼,她也仁至义尽,她不仅曾资助她数年,还曾在她与他人同居后,在前公公面前为她说了话。

对于第二任丈夫苏纪之,张幼仪也只有恩情。她不仅帮助他的事业,而且还让他和子女的关系缓和,晚年,苏纪之得了肠癌时,在身边一直给他照顾的,也是她张幼仪。

人都说:世界的尽头终归是善恶,而不是输赢。徐志摩的早逝、陆小曼的凄凉晚景,更衬出了张幼仪之善良的“好报”:她活到了88岁,且在子孙悉心照顾下安然辞世。她在美国的葬礼热闹而庄严,到场的几百人都赞叹:她的一生长寿且成功。

0 阅读:266

猜你喜欢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