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清华才女王丽红不顾父母的反对,嫁给了乌干达的丈夫,婚后,她生了四个孩

亲姐姐的艾维 2025-05-07 10:51:30

1996年,清华才女王丽红不顾父母的反对,嫁给了乌干达的丈夫,婚后,她生了四个孩子,生活却让她变得憔悴不堪,25年后回国,父母看到她的模样,直接问道:“你是谁?” 1996年的春天,北京城柳絮纷飞,清华园里有个叫王丽红的姑娘正面临人生重大选择。 这姑娘打小就聪明,父母都是教书先生,家里条件虽说不上大富大贵,但也算吃穿不愁。 可谁也没想到,这个从小按部就班长大的姑娘,会在毕业季做出惊掉所有人下巴的决定。 事情得从一堂文化课说起,那天教室里坐着个皮肤黝黑的非洲小伙,是学校请来的乌干达留学生代表。这小伙名叫苏玛,讲起家乡故事两眼放光。 他说他们那儿有翡翠似的维多利亚湖,有像绿毯子一样铺开的香蕉园,还说他们村里人为了供他读书,家家户户凑鸡蛋卖钱。 王丽红坐在台下听得入神,笔记本上不知不觉画满了香蕉叶的纹路。 要说这俩人怎么好上的,还真应了那句"千里姻缘一线牵"。 苏玛老往图书馆跑,王丽红正好在里头勤工俭学。 一来二去,两个年轻人发现彼此都爱看《毛泽东选集》,都惦记着要为社会做点实事。 苏玛说想学中国的扶贫经验,王丽红就给他讲南街村的故事,等到梧桐树叶黄了又绿,两个人的心早就拴一块儿了。 听说闺女要跟着黑人小伙去非洲,王家差点没把房顶掀了。 王妈妈抹着眼泪说:"你这是要往火坑里跳啊!"街坊四邻嚼舌根的话更难听,说什么的都有。 可王丽红这回铁了心,收拾行李时把全家福照片仔细包了三层,塞进行李箱最底下。 初到乌干达那天,热浪扑面而来,王丽红站在坎帕拉的土路上,看着穿花布裙子的妇女头顶水罐走过,耳朵里嗡嗡响着听不懂的斯瓦希里语。 苏玛家是大家族,二十几口人住在一个大院里。 新媳妇刚进门,七大姑八大姨就围着问东问西,有个婶子直接伸手摸她头发,说从没见过这么顺滑的黑头发。 过日子可不像谈恋爱那么浪漫,灶台是黄泥糊的,做饭得自己劈柴火。茅厕在院子最西头,晚上得打着手电筒去。 最要命的是水土不服,王丽红三天两头闹肚子,有回发烧烧到39度,迷迷糊糊听见外头在做法事驱邪。 等病好了照镜子,发现自己瘦得颧骨都凸出来了。 生孩子这事儿更是一道坎,头胎生在雨季,接生婆踩着烂泥路深一脚浅一脚赶来。孩子生下来才四斤多,跟小猫似的哭不出声。 王丽红抱着孩子整宿不敢合眼,生怕打个盹儿孩子就没了。 后来连着又生了三个,有个闺女没熬过疟疾,埋在后山香蕉林里。那阵子王丽红老做噩梦,梦见闺女伸着小手喊冷。 转机出现在2008年。有天她去集市买盐,看见几个光脚丫的孩子蹲在路边数石子玩。 问为啥不上学,孩子们说最近的学校要走三小时山路,那天晚上王丽红翻来覆去睡不着,天没亮就把苏玛摇醒:"咱们办学堂吧!" 盖学校可比盖房子难多了,先是求爷爷告奶奶借来两间铁皮屋,黑板是用木炭灰抹在墙上的。 课本买不起,王丽红就自己编教材,把九九乘法表编成香蕉歌。 头年只收了八个学生,有个叫卡玛的小男孩天天背着妹妹来上课。后来这事儿传到政府耳朵里,给批了块荒地当操场。 日子就在粉笔灰和炊烟里一天天过去,王丽红的皱纹里积着粉笔末,手心磨出老茧,可眼睛越来越亮堂。 学生从八个变成八十个,又变成八百个。 当年那个数石子的卡玛,如今在首都读师范学校,放假回来就帮着改作业。 2019年开春,王丽红带着三个孩子回国探亲,首都机场灯火通明,她攥着泛黄的中国护照,手指头直发抖。 家门口见着爹妈,老两口愣是没敢认——眼前这个皮肤黝黑、鬓角泛白的妇人,哪还有半点当年水灵灵的影子? 王妈妈抖着手摸闺女脸上一道晒斑,眼泪啪嗒啪嗒掉在瓷砖地上。 家里摆饭时,小外孙用筷子夹花生米老掉,王丽红顺手用手抓了放孩子碗里。这个动作让老父亲手里的酒杯晃了晃,酒洒在西装裤上洇开一片深色。 如今王丽红常北京乌干达两头跑,她办的学校上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帮扶名单,去年还通了自来水。 要说遗憾也不是没有,大儿子说什么也不肯来中国留学,非要留在村里教数学。 倒是那个总爱摸她头发的婶子,现在见人就显摆:"我家媳妇是中国来的老师!" 今年清明节,王丽红带着学生给早夭的女儿扫墓。香蕉树叶沙沙响,她忽然想起二十多年前离开北京时,行李箱轮子碾过长安街的声响。 风里传来学生朗读课文的声音,念的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她蹲下身把坟头杂草拔干净,发现土里钻出一株嫩绿的小芽。 信息来源:《华人世界》 2018.04.03 CCTV节目官网-CCTV-4 央视网(央视网_世界就在眼前)

0 阅读:67
亲姐姐的艾维

亲姐姐的艾维

亲姐姐的艾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