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北京一10岁的男孩放学回家时发现,母亲一直锁着的柜子竟然没关,男孩打开柜子,拿了5毛钱准备去买冰棍吃,岂料在钞票之下竟放着一封破旧的信封。当男孩好奇的打开信件时,信中的内容直接颠覆了他的想象! 北京的夏天燥热难安,祁国建放学回家,父母外出未归,角落里柜子开着一道缝隙。 祁国建的眼神登时亮了起来,平时这个柜子都是挂着大锁的,父母从来不让自己打探柜子里的东西。 “那都是大人的东西,怕你小孩不懂事才上锁的,别打听了。” 这日家中空无一人,祁国建可算是有了机会一探究竟,他轻手轻脚拉开柜门,踮起脚尖上下扫视了一番,柜子里也没什么稀奇的,看来爸妈又在哄自己。 祁国建顿时没了兴趣,他看到柜子中有几毛零钱,计划着出去买根冰棍吃。 10岁的祁国建身高只能够到柜子中层的隔板,伸手拿5毛钱的时候,不小心勾掉了一本泛黄发毛的笔记本,从中调出一封信。 “致陌生的好心人……” 信封上的奇怪的抬头,让祁国建忍不住看了下去,为何有人会给一个陌生人写信呢? 长大后祁国建回想起这一天,感觉到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在推着他打开那封神秘的信。 这封信已经十分陈旧,有很多字迹模糊不清,祁国建越看越心生疑惑,爸爸妈妈为何会把这样一封信,藏在柜子里,还要上锁防止自己接触。 “……来北京谋生……没有粮票和钱,无奈把孩子送出去……饭店地址……” 已经是小学生的祁国建,很快就把信件和自己联系在了一起,自己难不成就是那个孩子?那间饭店又在哪里? 可是接下来,祁国建立刻意识到,若是信件说的是真的,自己就不是父母的亲生孩子。 这个认知一下子刺痛了祁国建,他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对他宠爱有加,冬天的棉被,夏日的风扇,秋天的鸡腿,春天郊游,他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充满幸福。 那封神秘的信,仿佛潘多拉魔盒的钥匙,信件悄悄放回了原处,祁国建再也无法心安理得的生活。 他不敢询问父母,更没有能力探寻真相,日思夜想,也不过更加确认,自己并非是父母的亲生儿子。 后来长大了一些,祁国建心疼养父母,更不愿意揭开往日旧事,只能自己一个人悄悄琢磨。 信里有送养孩子的详细情况,亲生父母留下了姓名和籍贯福建,那间北京的饭店,祁国建多方打听,多年过去,饭店早已不复存在。 他只好从亲生父母的名字入手,通过同学和朋友,只听到父亲很可能去世,母亲和其他家人去了其他城市,失去了消息。 祁国建心中有诸多遗憾,难不成自己这辈子就身世未名了吗?亲生父母的问题,困扰了祁国建许久。 他在电视上看到寻亲消息,看到许多失散的家庭团圆,他也终于鼓起了勇气,请志愿寻亲的网站求助。 公开寻亲不是一件易事,祁国建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养父母,希望能得到谅解。 养父母从小看着祁国建长大,对于祁国建寻亲的做法,非但没有责怪,反而尽力支持:“不管是不是亲生的,你永远都是我们的儿子。” 养父母把当时抱养祁国建的情况一一说明,可是中间几经周折,到底谁是祁国建亲生父母的中间人,养父母也不知道。 寻亲网站的志愿者,用祁国建提供的名字进行排查,终于在杭州找到了疑似的亲人,几经劝说,对方终于相信这不是骗局,同意进行血缘鉴定。 祁国建终于从亲人口中得知,当年送养他的无奈过往。原来亲生父亲在北京走投无路,为了让祁国建不要受苦,无奈把孩子送了出去。 后来亲生父母分开,母亲思念孩子,也曾托人到北京寻找,那间饭店已经消失,中间人更是难以寻找,祁国建的下落成为谜团。 冥冥之中,祁国建意外看到了记录自己身世信件,苦苦追寻了25年,终于和37年未曾谋面的亲人团聚。 从此生命中丢失的那块拼图完整,祁国建有了两个同样挂念的家。 参考资料:《等着我》:时隔37年与母相认哭成泪人,从此两家人一家亲
我退休金只有1700,儿子儿媳不稀罕,把我送到女儿家。我在女儿女婿家一住就是15
【104评论】【1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