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丽水吴家兄妹整理老屋,意外发现了父亲的遗物:一张荷兰保险单,而受

如梦菲记 2025-05-07 16:44:33

2017年,浙江丽水吴家兄妹整理老屋,意外发现了父亲的遗物:一张荷兰保险单,而受益人却是一位外国女子,于是,他们展开查找,最终揭开了父亲隐藏多年的秘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7年初冬,浙江丽水的山风已带些凉意,吴家兄妹返乡为老宅翻修,原本只打算清点些残旧家具,将屋中陈物归置入库。   木梁之下的樟木箱深埋灰尘,兄妹俩吃力地将其拉出,掀开盖子那刻,一张发黄的纸片静静贴在箱底。   吴若民用手指轻轻拈起,它是张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荷兰人寿保险单,纸角已卷,字迹却清晰可辨,更让人讶异的是,受益人一栏的名字竟是一位明显来自西方的女子。   纸张上的信息唤醒了兄妹对父亲生前那段模糊记忆,父亲吴成彬早年旅居海外,偶尔在家中沉思,手抚一张残破地图,不时凝视北欧一隅,他的过往始终像家中阁楼上的老窗,尘封又遥远。   邻里和族人只知道他在战前曾去欧洲经商,后因国内政局归国,再未启程,他晚年寡言,留下的日记寥寥无几,对那段岁月始终只字未提。   兄妹只记得父亲临终前声音沙哑地提到“还有一个未见的人”,当时众人以为是弥留之际的胡话。   兄妹带着那张纸来到丽水侨联,请求协助调查,工作人员将保单复印存档,数次与荷兰华人社区联系,并试图追查受益人身份。   保险公司仍存于鹿特丹,旧档案虽残破,但仍能辨识出投保人为吴成彬,时间是在1946年初夏。   按当时惯例,华人若在海外建立家庭,多将保险作保障手段留给配偶和子女,这张保单透露的信息,与吴成彬所隐瞒的过去逐渐重合。   根据保单编号和签发地,兄妹找到了荷兰一家华人历史协会,通过他们的网络查询、档案比对,锁定了鹿特丹曾有一位华人商人,正是在战后初年从中国来到当地开设香料与纺织品贸易。   他的合伙人曾留下一段回忆,提及一位中国男子娶了本地女子,两人育有一子后不久,男子即因中国家中突变而离开,音讯全无。   保单上那位女子,是吴成彬在荷兰的妻子,儿子出生时取了中文名字“日光”,这孩子,正是吴家血脉延续的一部分,只是这一段,被深埋在半个世纪的沉默中。   荷兰方面继续追查,并将线索递交给一档专门处理跨国寻亲的公益组织,数月后,一封来自阿姆斯特丹的邮件抵达侨联,称找到一位名叫Willem Wu的艺术家,自称出生于1941年,母亲为荷兰人,自幼被告知父亲是中国商人,却从未知晓详细背景。   对方提供的证据清晰可查,一张儿时照片中的金发小孩佩戴银饰,饰物背面赫然刻着“日光”二字,与保单中资料吻合,更令人动容的是,他保留着一张泛黄的明信片,署名为“成彬”,语言拙朴,落款时间为1947年。   翌年春日,吴日光带着自己的子女踏上前往中国的航班,他第一次来到父亲的故土,站在老宅门前久久不语,院墙斑驳,瓦檐覆苔,岁月留下的痕迹比任何文字都更有分量。   他轻轻踏入堂屋,视线扫过那些泛旧照片,仿佛时间倒流,他回到了五岁那年,父亲为他扣好围巾,低声教他念那两个汉字的模样。   兄妹三人终于相聚,彼此年华不再,但血缘未曾断裂,他们整理出父亲留下的所有信物,其中包括那张保单、几封未寄出的信笺和一本老旧的账本,字迹虽已褪色,字里行间依旧透露出父亲细腻的情感与长久的牵挂。   吴日光提议,将保单和相关文物无偿捐赠给地方侨联设立的博物馆,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像他这样,被历史切割开血脉的人,通过片纸只字找回自己的根。   在清明时节,他们一同前往山间为吴成彬扫墓,日光将一幅他亲手绘制的家族画像摆在墓前,画中三人并肩而立,身后是连绵的群山和远洋的港口。   他低头鞠躬,缓缓放下香烛,火光微摇,仿佛跨越了七十年的风尘,燃尽了父亲遗留的遗憾,也点亮了他未曾走完的回家路。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浙江在线——76岁荷兰老人漂洋过海来青田认亲 到底咋回事?

0 阅读:115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