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中越战争,班长黄招强带着伤员们撤退,在中途清点人数时,他习惯性的喊了句“口令”,然而正是他的这一句话,拯救了整个队伍。 黄招强,1958年出生在广东河源东源县的一个小山村。家里条件不好,父母靠种地养活几个孩子。作为老大,他从小就帮着干农活,挑水砍柴样样在行,练出一身力气。村里小学是他学习的地方,成绩老是拔尖,老师常夸他聪明勤奋。可惜家里穷,初中没念完就得回家种田。不过,他心里一直有个当兵报国的梦。1976年,18岁的他抓住机会,报名参军,成了广州军区41军121师361团的一员。 当兵后,黄招强特别拼。训练场上,他跑步扛枪从不偷懒;实弹射击,他瞄得准打得狠。没多久,他就因为表现好当上了班长,管着十几个战士。他带兵有自己的一套,平时爱跟大家聊战术,教大家怎么配合,怎么随机应变。战友们都服他,觉得这个班长靠谱,能托付性命。他的努力没白费,到了1979年战争爆发,他已经是个经验丰富的小头目。 那年2月,中越战争打响,黄招强跟着部队上了前线。战场上炮火连天,敌人凶狠,我军也不含糊。黄招强带着班里的弟兄冲锋陷阵,打了好几场硬仗。可战争不是闹着玩的,伤亡在所难免。有一次战斗结束后,上头命令他们撤退,把伤员带到安全的地方。队伍走在山路上,两边全是密林,气氛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伤员们走得慢,有的拄着棍子,有的靠人扶着,个个累得不行。 撤退到半路,黄招强照例清点人数,突然发现队伍里多了几个生面孔。他心里咯噔一下,觉得不对劲。越军最擅长耍花招,经常装成我军伤员混进来搞破坏。为了防这一手,我军早定了口令。黄招强不动声色,靠近那几个可疑的家伙,猛地喊了句“口令”。这一嗓子下去,对方愣住了,答不上来,露了馅。原来真是越军伪装的,打算趁乱偷袭。 情况紧急,黄招强果断开枪,干掉了几个伪装的敌人。果然,丛林里马上响起枪声,越军埋伏的部队杀了出来。子弹嗖嗖地飞,队伍乱成一团。黄招强一边还击,一边喊着让大家护着伤员往河边撤。他自己站在最前面,枪法准得吓人,打退了第一波敌人。趁着空隙,他带着队伍过了河,一个个确认安全上岸。可清点人数时,他发现少了两个弟兄,估计是掉队了。 越军还在追,枪声越来越近,战友劝他赶紧走。可黄招强不干,说啥也不能丢下自己人。他一个人冲回去,顶着枪子儿找到了那两个昏迷的伤员。一个背着,一个扶着,他硬是把人带了回来。路上他胳膊中了弹,血流了一身,但他咬牙撑住了。回到队伍时,大家都感动得不行。这次行动,他一个人干掉了17个越军,保住了全队和伤员的命。 战后,黄招强的事迹传开了,部队给他记了一等功,还封了个“战斗英雄”的称号。后来,他继续当兵,升过连长、营长,带兵打仗两不误。90年代,他退役回了老家河源,过上普通日子。他没架子,村里修路助学他都出力,乡亲们都敬他。他从不吹嘘自己那点事儿,总是说自己只是尽了本分。2007年,他因病去世,才49岁。当地政府把他的老房子改成陈列馆,里头放着他的军装、勋章啥的,让人记住这位英雄。
1979年中越战争,班长黄招强带着伤员们撤退,在中途清点人数时,他习惯性的喊了句
灵鹿踏花寻梦来
2025-05-07 19:11:0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