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这是一张印尼军警屠杀“华人”的现场照片,近百名华人被迫聚集在一处土坑

文史充点站 2025-05-08 10:23:50

1965年,这是一张印尼军警屠杀“华人”的现场照片,近百名华人被迫聚集在一处土坑内,带着绝望的眼神注视着四周宛如地狱般的场景。 这场灾难的伏笔早在殖民时代就已埋下,荷兰东印度公司推行的"分而治之"政策,刻意将华人塑造成经济中间阶层。 至1960年代,占人口3%的华人掌控印尼七成私营经济,这种结构性矛盾在苏加诺推行国有化政策时达到顶点,美国中情局1964年解密的《东南亚局势分析报告》显示,华盛顿已将印尼视为"东南亚反共防线的关键缺口",正积极物色代理人推翻亲华的苏加诺政权。 1965年9月30日深夜,总统卫队营长翁东中校发动政变,六名陆军将领在寓所遭处决。这场被后世称为"九三〇事件"的军事行动,成为右翼军人集团夺权的绝佳契机。 时任战略后备司令苏哈托迅速控制雅加达,将矛头指向印尼共产党及华人社群,美国驻印尼大使馆10月2日发往华盛顿的密电记载:"军方已着手编制左翼分子名单,建议默许其清洗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蔓延"。 系统性屠杀从10月8日拉开帷幕,在棉兰市郊,三千华人被押送至种植园,被迫挖掘三米深坑后遭机枪扫射。 目击者回忆,行刑队为节省子弹,常逼迫幸存者将尸体码放整齐再补枪,美国《生活》杂志记者暗访记录显示,军方向暴徒分发的清单精确到街道门牌,配有华人商铺位置图与家庭成员信息。 国际社会的沉默助长了暴行,英国军情六处向印尼陆军空投五万份《反共手册》,将华人特征归纳为"戴眼镜、用算盘、说方言"。 澳大利亚驻雅加达武官在备忘录中写道:"华人妇女遭欺负后被倒吊棕榈树,这种震慑手段可有效瓦解抵抗意志"。直至1966年3月,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才收到第一份完整报告,此时死亡人数已逾25万。 政府的外交斡旋在铁幕下艰难推进,1955年《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使七成印尼华人失去公民身份,外交部档案显示,周恩来总理亲拟电报指示驻印尼使馆:"救援行动需依托国际红十字会,避免授人以干涉内政口实"。 1966年1月,瑞士籍货轮"海皇号"突破美军第七舰队封锁,从泗水港撤出1.2万难侨,船舱地板上用粉笔划分的生存空间,至今保留在青岛华侨博物馆。 苏哈托1968年正式掌权后,推行全面同化政策,华校被取缔,中文报刊遭查封,春节祭祖被视作"封建残余",雅加达华人商会会长李尚大在回忆录中记述:"警察当街扯落妇女旗袍,强迫改用爪哇纱笼,市政厅前焚毁的《四书》灰烬飘了三天",这种文化阉割持续至1998年,直接导致年轻一代华人丧失母语能力。 迟到的正义在半个世纪后露出曙光。2016年海牙国际人民法庭裁决书认定,美、英、澳三国构成"共谋犯罪",需对印尼提供军事侦察和舆论支持承担连带责任。 耐人寻味的是,当年向行刑队提供M16步枪的雷明顿公司,如今仍是五角大楼主要军火供应商,历史的吊诡在于,当2023年印尼总统佐科首次承认"1965年悲剧"时,当年参与屠杀的退伍军人仍在领取国家养老金。

0 阅读:274

评论列表

小泽

小泽

4
2025-05-08 11:26

坑里的人应该是印尼东部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岛上的原住民:巴布亚人(矮黑人)族群!俗称的棕色人种,不是黄种的华人!

业余科幻小说家

业余科幻小说家

2
2025-05-08 22:01

印尼屠华事件影响还是很严重的,当时反应不严厉,造成东南亚普遍看贬中国人,甚至菲律宾这样的都挑衅中国主权

老枪9241

老枪9241

1
2025-05-08 21:13

血债血偿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