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中国人真是搞笑,搞什么中欧班列,现在成为笑柄了吧,“在2011年,美国

薛浩淼说汽车 2025-05-08 15:14:46

[太阳]“中国人真是搞笑,搞什么中欧班列,现在成为笑柄了吧,“在2011年,美国媒体曾对中欧班列的开通持保留态度,然而2024年,这一运输方式的繁荣,却让美国媒体感到震惊。

(信息来源:中国网推荐2024.3.13“赔本赚吆喝”“入侵欧洲”,西方当初抹黑中欧班列有多狠,现在就有多尴尬)

2011年,当中欧班列这钢铁长龙第一次轰鸣着横跨亚欧大陆,西方世界,特别是大洋彼岸的美国媒体,几乎是异口同声地“看好”:中国人真是搞笑,搞什么中欧班列,现在成为笑柄了吧,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中国人又一次不切实际的白日梦,一种注定要“赔本赚吆喝”的冲动。

更有甚者,把它描绘成中国意图“入侵欧洲市场”的工具,字里行间透着警惕,谁曾想,历史这东西,总爱开点出其不意的玩笑,当初那些轻蔑和质疑,今天是不是已经被现实的浪头给拍晕了,这趟曾被预言的“笑柄”,又是怎么一步步逆风翻盘,成了世界的“明星”呢?

最初的怀疑,倒也不是空穴来风,习惯了海运的从容和空运的快捷,西方国家看这条横跨数国的陆路运输线,总觉得有点“先天不足”,他们盘算着,中欧班列想在成熟的国际物流市场里分杯羹,简直是痴人说梦。

再加上项目刚起步那会儿,货源确实不太稳定,车皮也经常空着跑,运营成本高得吓人,这些,都成了唱衰者手里的“铁证”,那时的中欧班列,走得确实艰难,外界的冷嘲热讽更是没断过,好像大家都在等着看它什么时候撑不住倒下。

然而,面对一箩筐的疑问和初期的运营难题,中国并没有打退堂鼓,在中国政府的力挺和各方的努力下,中欧班列开始了默默的自我修炼,通过不断和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这些沿线国家商量着来,运输路线越跑越顺,过关也越来越方便,服务质量自然水涨船高,慢慢地,中欧班列拉的货越来越多,效率也肉眼可见地提升。

如果说之前的努力是内功修炼,那2019年底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倒成了中欧班列证明自己的意外“助攻”,疫情一来,全球海运、空运大面积瘫痪,港口堵得一塌糊涂,运力说没就没。

不少国家这才发现,以前引以为傲的物流体系,原来这么不经折腾,急需的物资运不出去,想进的货也进不来,就在西方国家急得团团转的时候,中欧班列却稳稳当当地跑着,展现出惊人的靠谱和高效,成了当时全球供应链里一道难得的风景线。那些曾经看不上眼的,亲眼看到救命的物资通过中欧班列送到家门口,也不得不暂时收起了老黄历。

正是靠着这特殊时期的特殊贡献,加上十几年如一日的稳扎稳打,中欧班列彻底完成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转变,到2023年,这支钢铁驼队已经累计开行超过了5万列,运输网络覆盖了欧洲大陆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把德国的杜伊斯堡、波兰的罗兹这些物流重镇,和中国的重庆、郑州、成都等内陆城市紧紧连在了一起。

车厢里拉的货,也从一开始的电子产品、机械设备,扩展到了现在的食品、化工品、汽车零件等等,五花八门,充分说明了市场需求有多旺,这可不只是一串干巴巴的数字,而是中欧班列成功的最好证明,也狠狠回击了当年的所有质疑。

当初那些持保留态度的美国媒体,恐怕也得重新掂量掂量这条钢铁巨龙的份量,承认它在全球物流格局里,确实是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中欧班列的崛起,清楚地告诉世界,中国在国际物流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影响力,都在与日俱增,也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位置。

中欧班列的这份成绩单,不单单是一个物流项目的成功,更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一颗甜美果实,作为“一带一路”的排头兵和重要支柱,中欧班列的畅通,给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创造了不少饭碗,也让区域间的生意和文化交流更热络了。

它就像一条流动的经济走廊,把中国的发展机会和沿线国家的繁荣梦想串联起来,一起写着合作共赢的新故事,同时,中欧班列从被质疑到被依赖的逆袭,也给“一带一路”的继续推进攒下了宝贵经验,打了漂亮的样,让国际社会对共建“一带一路”更有信心了。

从最初在质疑声中摸索前行,到如今成为连接亚欧、服务全球的“黄金通道”,中欧班列用了十多年的时间,讲好了一个逆袭的故事,放眼未来,在全球化脚步不停、国际经贸合作越来越紧密的背景下,中欧班列肩上的担子只怕会更重。

0 阅读:57
薛浩淼说汽车

薛浩淼说汽车

薛浩淼说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