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陈独秀在江津病逝,临终之前,陈独秀叫来自己的妻子潘兰珍叮嘱道:兰珍吾

阳奕迅说汽车 2025-05-08 15:21:21

1942年,陈独秀在江津病逝,临终之前,陈独秀叫来自己的妻子潘兰珍叮嘱道:兰珍吾妻,我去后,你务求生活自立,倘有合适之人,可从速改嫁,安度后半生。   (参考资料:风雨相伴十二年——陈独秀与潘兰2018年02月12日08:00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42 年,在四川江津的小山村里,风云人物陈独秀走到了生命尽头。临终前,他紧紧握着妻子潘兰珍的手,颤颤巍巍地留下两句遗言,一句满是牵挂,一句尽显风骨,这背后藏着的故事,比小说还跌宕起伏。   陈独秀,那可是五四运动的 “带头大哥”,新文化运动的 “点火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史上,也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可命运总爱捉弄人,1927 年,他被撤销总书记职务,1929 年又惨遭开除党籍。从云端跌落谷底,生活一下子变得穷困潦倒。就在这至暗时刻,潘兰珍走进了他的世界。   潘兰珍出生在江苏通州的贫苦农家,4 岁就跟着父母逃荒到上海。一家老小挤在亭子间,父亲在烟草公司当装卸工,母亲捡垃圾,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13 岁,潘兰珍就去纱厂当童工,本以为生活能有点盼头,没想到 17 岁那年,她遭流氓工头强暴,孩子也夭折了。为了活下去,她又去父亲所在的烟草公司做工,尝尽了生活的苦。   1930 年,隐姓埋名的陈独秀搬到熙华德路,恰好成了潘兰珍的邻居。那时的陈独秀,化名姓李,整天钻研马列著作,著书立说。在潘兰珍眼里,这个 “李先生” 严肃又和善,有学问;在陈独秀心中,潘兰珍的悲惨身世让他满心同情。   慢慢地,两人从相识到相知,最后走到了一起。陈独秀虽比潘兰珍大 29 岁,但对她呵护备至,教她识字背诗;潘兰珍也对陈独秀照顾得无微不至,从不打听他的秘密。两年后,他们抱养了女儿凤仙,日子平淡却也幸福。   好景不长,陈独秀被捕了!潘兰珍这才知道,朝夕相伴的爱人竟是大名鼎鼎的陈独秀,还是被悬赏通缉的 “共党要犯”。换做别人,可能早就跑得远远的了,可潘兰珍没有!她毫不犹豫地赶到南京,在监狱旁租了间房,一边打零工,一边照顾陈独秀。   在监狱里,陈独秀把牢房当成 “研究室”,日夜苦读、著书立说。潘兰珍就帮他整理资料、照顾生活,有时还得劝这个 “工作狂” 休息。整整 5 年,她风雨无阻地送牢饭,陪着陈独秀度过了最难熬的时光。   1937 年,日军轰炸南京,监狱房顶都被炸塌了,陈独秀让潘兰珍赶紧回南通避难,可她却说:“死就死在一块儿!” 后来,陈独秀被释放,两人辗转到武汉,又去了重庆,最后落脚在四川江津。在江津,陈独秀一家团聚,可日子依旧艰难。潘兰珍不仅要照顾失明的婆母,还要操持一大家子的生活。没米下锅时,她偷偷当了自己的首饰,就为了不让家人挨饿。   1942 年 5 月 27 日,陈独秀因心脏病离世,享年 63 岁。临终前,他对潘兰珍千般不舍,叮嘱她开头那段话。这简短的话语,满含着对妻子未来生活的担忧与关爱。他没有因为自己的离去而要求潘兰珍守节,而是希望她能重新开始,过上安稳的日子,体现出他作为丈夫对妻子的担当,不是占有,而是希望对方幸福的无私之爱。   陈独秀嘱咐潘兰珍生活自立,这不仅是对妻子的期望,也是他自己一生行事风格的写照。他一生历经风雨,从辉煌到落魄,但始终保持着独立自主的精神。   在革命事业中,他坚持自己的信仰,即使被开除党籍,也未曾改变对马克思主义的追求;在生活中,即便穷困,也不愿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   他希望潘兰珍也能拥有这种独立自主的能力和精神,不依赖他人,靠自己的努力生活,这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陈独秀走后,潘兰珍牢记他的遗言,去农场劳动,后来又在学校食堂煮饭。1946 年,她把养女接到上海,过上了平淡却自立的生活。在潘兰珍心里,陈独秀的位置谁也替代不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份爱都深深埋在心底。   陈独秀和潘兰珍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却在柴米油盐、生离死别中,展现出了最纯粹的爱情和最坚定的操守。一个是历经风雨的革命先驱,一个是饱经苦难的平凡女子,他们跨越年龄、跨越身份走到一起,相互扶持,走过了 12 年的风雨岁月。如今再看这段往事,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

0 阅读:38

猜你喜欢

阳奕迅说汽车

阳奕迅说汽车

阳奕迅说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