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重庆解放前一天,一位红色特工身中27枪,壮烈牺牲。不久,他新婚4个月

品古观今呀 2025-05-08 15:51:45

1949年,重庆解放前一天,一位红色特工身中27枪,壮烈牺牲。不久,他新婚4个月的妻子收到一个旧烟盒,没想到妻子看到烟盒里的东西,顿时泣不成声……

这位红色特工名叫钟奇。或许他的名字并不被世人所熟知,但是他的革命精神值得后人崇敬和铭记。

钟奇,1922年出生于湖南醴陵,原名钟鹏飞。父亲是一名革命党人,父亲和母亲结婚才数月,父亲就被捕遇难了。所以,钟奇是在父亲牺牲后出生的。

之后,母亲遵循父亲的遗愿,重新结了婚。

七岁那年,钟奇跟着母亲到了醴陵县,当了邹氏家族孙少爷的书童,母子俩的生活虽拮据困难,但乐得安心自在。

由于少爷养尊处优,喜欢欺负下人,钟奇就像是他的“奴隶”一样,替他背书包、写作业,如果做得不好,时不时还会遭到一顿打骂。

受到欺负的钟奇很是伤心,他经常在想,如果父亲还在,他和母亲的日子就不会这么难过,因此他经常郁郁寡欢。

细心的母亲看出了儿子内心深处的想法,她告诉钟奇,自己的父亲是个共产党人,是个大英雄……

父亲虽然不在了,但是母亲经常给钟奇讲述他英勇事迹,因此,父亲的革命精神始终影响着钟奇。

1937年,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钟奇决定决定为国效命,为父报仇。

此时17岁的钟奇离开家乡,选择了新闻行业,先后在湖南衡阳、广西桂林等地做记者。

比起做记者,钟奇更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到前线拿枪打敌人。

1945年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钟奇见到了周恩来。

正是这一场记者会,彻底改变了钟奇的人生方向。

周恩来巨大的个人魅力,还有全心全意救国救民的思想主张,深深地感染了钟奇。同时周恩来向钟奇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希望他能够留在重庆,继续为国民党军报工作,因为钟奇身为国民党军报《扫荡报》的记者,这是共产党难以插进的险区,如果有钟奇在,以后共产党的各项工作那就很好开展了。

钟奇本来就想为报效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他毫不犹豫,接下了这不能对人言说的秘密任务。

1946年,钟奇来到重庆,在《和平日报》当记者,一段时间之后,他深得该报社总编的信任。

为了能更好的向国内外民众揭露重庆生活的真相,钟奇借助工作之便,走访了大大小小的工厂、学校,将那里工人与学生所受屈辱一一写下,以此来呼吁人们反抗。

为了方便发表文章,钟奇化名“钟岚”,由于较好文笔,“钟岚”这个名字在重庆家喻户晓。因此,钟奇得到了他的有缘人——萧德琪。

由于两人志同道合,很快他们就结成了伴侣。

为了工作的保密性,钟奇从来没有向妻子透露过自己的工作性质。

这样的工作,钟奇一干就是三年。

然而,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钟奇的文章《失踪》一文发出来之后,很是火爆,钟奇也因此受到敌人的监视。

不久,组织上考虑到钟奇的安危,叫他暂离报社,离开重庆。

可是,钟奇还没来得及离开重庆,就遭到了敌人的逮捕,尽管受尽了敌人的酷刑,痛苦不堪的钟奇也没有松口承认与共产党之间的暗线关系,只是一直在说自己是记者,让他们不要抓错了人。

就在敌人也在怀疑是不是抓错了他时,叛徒的出卖,还是让他的身份暴露了。

1949年11月29日,钟奇被押解到中美合作所内松林坡,与其它31人一起遇难,身中27弹。

就在行刑之前,钟奇迅速拿过一旁的“红金龙”香烟,用笔在香烟盒背面写下对爱妻的深情叮嘱:不要哭,眼泪洗不尽你的不幸,好好教养我们的孩子,使他比我更有用。记住,记住!我最后仍是爱你的。还有一宗,你一定要再结婚。祝福,我至爱的贤妻!

妻子萧德琪看到后,痛不欲生。

重庆解放后,悲痛万分的萧德琪将丈夫被抓前托付给她的电台,交给了政府。

革命本是残酷的,革命是对一个爱好民主自由的人施与的‘考验’,谁经得起这考验,谁才配做革命的人。

钟奇一生追求真理,一心向党,将个人的小我、小家自觉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我、大家之中,钟奇用短暂的生命做了一个“革命的人”。

0 阅读:103
品古观今呀

品古观今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看历史与现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