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英雄就该被道德绑架?
1960年,北大才女王承书狠心抛弃丈夫和孩子后不辞而别,从此音信全无。
17年后,当满头白发她出现时,孩子们愣住了,随后悲痛大哭:"母亲,您受苦了,您是我们的骄傲!"
王承书隐姓埋名搞科研的故事传开后,竟有人骂她"狠心母亲"。
茶馆里拍桌指责她抛夫弃子,网络上拿她和相夫教子的女性对比,连留学时的旗袍照片都成了嘲讽她"假清高"的证据。
可谁又看到她日记本里被泪水晕染的字迹?
深夜在戈壁滩算公式时,她心里念的是孩子的模样;在实验室熬过无数个日夜,她悄悄记着孩子的每一个生日。
这哪是铁石心肠?分明是把母爱藏进了对国家的深情里。
这场争论撕开了一个真相:
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无数科研人员都在做着撕裂灵魂的抉择。
用和平年代的标准去评判他们的选择,本就是种傲慢。
真正该思考的是,我们该如何让家国情怀与个体幸福不再对立?
当我们享受安宁时,又该以怎样的方式传承这份牺牲精神?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