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高仁山被奉系军阀杀害后,蒋梦麟看上了他的妻子陶曾谷。然而在婚礼上,蒋

1928年,高仁山被奉系军阀杀害后,蒋梦麟看上了他的妻子陶曾谷。然而在婚礼上,蒋梦麟却大言不惭地说:“我一生最敬爱高仁山兄,所以我愿意继续他的志愿去从事教育。因为爱高兄,所以我更爱他爱过的人,且更加倍地爱她,这样才对得起亡友。”

蒋梦麟为了和陶曾谷结婚,不惜和自己的原配离婚,因此蒋和陶的婚礼还曾轰动一时。

台湾《中央日报》曾在蒋梦麟逝世后指出:“孟邻先生去世了,他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哀思,更是一个典范,一个现代中国人的典范。”

然而,这位办事高明、堪为典范的蒋梦麟先生却在婚姻上犯了糊涂。

蒋梦麟一生有过三次婚姻。

他的原配妻子名叫孙玉书,是媒妁之言,由于自幼生长在乡下,孙玉书也并没有读过多少书,只是认识一些字,所以两个人在沟通上还是有些差距的。

不过在蒋梦麟赴美留学之前,孙玉书已经为他生了一子一女。

蒋梦麟在国外一待就是9年。之后,他拿着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孙玉书又为他生下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1928年,蒋梦麟的好友高仁山去世,为了照顾好友的遗孀,他特意将陶曾谷安排做自己的秘书,而且生活中还经常帮助她。

比如,蒋梦麟经常到陶曾谷家里,送米面,送调料,只要陶曾谷有需要,他立马就会赶过去,事无巨细,而且于陶曾谷的两个孩子,他也十分照顾。

在相处了一段时间后,蒋梦麟爱上了陶曾谷,非要娶她为妻。

可是陶曾谷却说“你是有家室的人,我不可能和你结婚。”

于是,蒋梦麟和孙玉书提出了离婚。即使孙玉书不愿意,但也没有什么办法,知道自己留不住丈夫的心。

随后,孙玉书便带着孩子爽快地离开了北京。

1932年6月18日晚,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蒋梦麟与陶曾谷女士在北平德国饭店结婚,胡适为证婚人。

在婚礼上,蒋梦麟动情地说:“我一生最敬爱高仁山兄,所以我愿意继续他的志愿去从事教育。因为爱高兄,所以我更爱他爱过的人,且更加倍地爱她,这样才对得起亡友。”

他的说辞成为当时知识界的一大笑谈。

不知道蒋梦麟说这话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孙玉书的感受,疼一个就得伤一个。 当时胡适是证婚人,可是思想传统的胡适夫人江冬秀,极端反对胡适为蒋梦麟证婚,婚礼当日把家门上锁,不许胡适参加。为了履行诺言完成使命,胡适只能跳窗“脱逃”。

尽管没有得到亲朋好友的祝福,蒋梦麟与陶曾谷结婚后,夫妻感情倒是相当和谐,婚姻生活也算美满。

不过,由于陶曾谷在为人处世方面有一些欠缺,婚后她并没有给蒋梦麟多少帮助,甚至让蒋梦麟有些遗憾。

抗战时期,北京大学内迁,与清华、南开共同组建西南联合大学,作为联大常委的蒋梦麟虽然尽心尽力,但是依然对北京大学寄予厚望,希图在抗战胜利后重新复兴北大,振兴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然而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在复校的北大大展宏图时,北京大学却出现了一股反对他继任北大校长的势力,包括他的老友傅斯年、周炳琳等一些知名教授。

他们之所以反对蒋梦麟,据知情人讲“他的夫人与多位谈不来”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说第二次婚姻是一种遗憾,那么蒋梦麟的第三次婚姻更多的是一种悲哀。

1958年,陶曾谷去世后,70多岁的蒋梦麟和一个叫徐贤乐的女人好上了,而且坚决要娶她。

徐贤乐当时不到50岁,离婚前是曾任国民政府驻苏联大使杨杰的夫人,在台湾的口碑极差。

蒋梦麟要娶徐贤乐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引起了上到宋美龄、陈诚、张群,下到北大同学会师友的普遍反对。胡适还专门写信劝他放弃。

可是蒋梦麟却我行我素,在胡适写信一个月后的1961年7月18日,在台北市临沂街陈能家中与徐贤乐秘密举行婚礼。

然而,蒋梦麟的幸福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1962年底,蒋梦麟前往台中不慎摔伤右大腿股骨。

蒋梦麟在医院养病恢复期间,竟然发现徐贤乐不但把自己的户口迁了出去,就连存折、股票、图章等等都拿走了。

而等到蒋梦麟伤愈出院,徐贤乐已经不知去向了。

蒋梦麟再也不能容忍了, 经多日考虑后“决定分居”,但是可以每月给徐贤乐新台币3000元,不过徐贤乐并不同意。

不久后蒋梦麟向法院起诉提出离婚, 对于蒋梦麟的这些做法,徐贤乐也不甘示弱。她以“我与蒋梦麟”为题不断在报刊上发表文字,否认她与蒋梦麟已经构成了离婚的条件。

法院最终判定蒋梦麟与徐贤乐离婚。

历经这次婚变,蒋梦麟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

1964年6月18日,蒋梦麟去世。与徐贤乐的不幸婚姻无疑在此间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婚姻不是小事,绝不能一意孤行。如果说蒋梦麟的第二次婚姻还不算失败,那么他的第三次婚姻无论如何也不能不算是失败了。

0 阅读:26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资深历史痴,十几年商海沉浮,历史总能激励、启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