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和尚苏曼殊与青楼女子枫子一见钟情,两人同床共枕数月,却相安无事。女子好奇问:“你为何不碰我?”苏曼殊却说:“精神上的相悦比肉体交欢,更能抵抗时间。”
虽然苏曼殊是一位才华横溢、著译众多的诗人、学者,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高僧,可是他却对许多人事一概不懂,以致还闹出笑话来。
有一次,苏曼殊问章太炎:“小孩子是从哪里来的?”
章太炎说书上都有。
然而苏曼殊一脸天真地说:中西方都说此为男女交媾,可我的家乡有个男子外出三年不回家,他的妻子却生了一个儿子,可见女子不需要男人也能自己生孩子。
此话一出,引得众人哄堂大笑。他们都认为苏曼殊是一个天真无邪之人。
那苏曼殊为什么“单纯”到连这都不懂呢,这还要从他的身世说起。
1884年,苏曼殊出生在日本横滨,她的生母是一位日本女子,名叫若子,是他父亲苏杰生的第四房妻河合仙氏的妹妹,可以说苏曼殊是个私生子。
后来苏曼殊出生三个月后,生母就病死了,之后苏曼殊由河合仙氏抚养。
苏曼殊从小就有绘画天分,他四岁时在日本画出来的狮子就像是真的一样。
他直到五岁才被苏家接受,六岁那年,父亲将他带回沥溪村老家,与嫡母黄氏、大陈氏共同生活。
但是苏家人对这个异族所生的孩子总是看不惯,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经常欺负苏曼殊,苏杰生的妻子陈氏更是把河合仙氏和曼殊看作眼中钉。河合仙氏受不了白眼,只好返回了日本。
苏曼殊12岁那年,父亲撇下他带着大陈氏和三个女儿一起去上海经商去了。
父亲走后,小曼殊的处境更加不行,那些欺负他的孩子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有一次,苏曼殊生了大病,奄奄一息,陈氏就将他丢到柴房里自生自灭。
可是命不该绝的苏曼殊没有死在柴房里,身体康复后,他便萌生了皈依佛门的想法,机缘巧合他来到广州六榕寺参禅礼佛。几个月后,他因偷吃鸽肉被逐出佛门。
1898年,15岁的苏曼殊被父亲送到日本横滨留学,在这里他邂逅了他的第一份爱情。
在这里,苏曼殊与菊子一见钟情,然而二人的恋情遭到了苏家族叔和菊子父母的强烈反对。菊子的父母还当着所有的人的面狠打了菊子一顿,菊子忍受不了这种屈辱,就跳海自尽了。
之后,苏曼殊心灰意冷地返回广州,在蒲涧寺出了家。
可是不久之后,耐不住红尘的苏曼殊又返回横滨。
在这里,苏曼殊时常想起已去的菊子,这让他伤心不已,从此他不再恋爱,可是他却经常逛青楼。
苏曼殊是青楼常客,与他交往的青楼女子就有20多位,枫子就是其中之一。
但苏曼殊只是享受这样的氛围,对倾慕自己的女子也是发乎情止乎礼,从不逾矩。
据多人记载,苏曼殊对自己招来的青楼女子一向是保持一定距离,除了凝目注视外,没有任何举动,甚至不许青楼女子触碰自己的衣服。
苏曼殊和百助枫子相识与一场小型音乐会上,因为爱好音律,让他们很快就成为知己,并且还常常同床共枕,可苏曼珠从来都没有碰过枫子。 枫子觉得很奇怪,有一日她就问苏曼殊答案。 苏曼殊将她搂在怀中,轻声告诉她:“精神上的相悦比肉体交欢,更能抵抗时间。”
枫子非常感动,因为来青楼的客人,都想要得到她的身体,可是苏曼殊却因为爱她而不愿意碰她。 枫子以为自己得到了真爱,只是她不知道,苏曼殊每次都同与他交往的女子说一样的话,苏曼殊从来都不和女人有任何肌肤之亲。
“相怜病骨轻于蝶,梦入罗浮万里云。”
即便是不同的国度,但风尘女子的心思大多相同,很快枫子明白了,苏曼殊对她仅仅是爱,除了爱别无所有,没有未来,没有归宿,最终枫子最终放弃了苏曼殊。
1909年,与枫子分手后,苏曼殊从日本启程回国,同船的好友陈独秀和邓以蛰等人有意逗弄他,惹得苏曼殊在情急中捧出女子的发饰给他们看,而后全部抛进海中,失声痛哭。
与枫子的爱,便只能以一句“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来画下遗憾而蔓延终生的休止符。
也许在苏曼殊心里爱过便是一种拥有,缘起缘灭不过是命途必然,千万里黄沙难逃,仅存一帘幽梦。
可是就这样一个才子,35岁就去世了,原因是他经常吃甜食。
当年因为偷吃鸽肉被逐出佛门,之后他为了口腹之欲破戒的苏曼殊,慢慢找到食物能带给他的满足感。他尤其爱吃糖,爱甜腻食物带给他的满足感。
因为酷爱读《茶花女》,他也被书里的女主角影响喜欢上了一种叫摩尔登的糖。用嗜糖如命来形容苏曼殊也不为过,他一天能吃掉30包糖,没钱买糖吃的时候,他就到处拣糖罐子,去换了钱来买糖吃。曾经他为了吃糖,将自己的金牙拔掉去换钱来买糖吃。
由于爱吃糖,他还自称“糖僧”。
1918年5月2日,苏曼殊因肠胃病在上海病逝,遗物只有几粒糖果、一只旧箱子以及几盒胭脂和香囊。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都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期就已形成的性格。”
或许小时候的生活太苦了,所以苏曼殊用吃甜食来弥补。
但是要记住,你所遭受的苦难,并不是你的过错。
人间不值得,但你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