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强硬的中国,美国挽尊的样子很好笑。美国财长贝森特说,“全世界都在与美国打交道,而中国一直是缺失的那一环。我原本打算在瑞士与瑞士方面进行谈判。结果发现中国团队正在欧洲访问,他们也会前往瑞士。所以我们将在周六和周日会面。” 有网友调侃,贝森特怕是前脚刚说完场面话,后脚就打电话给中方官员:"哥,刚才在外面说的不算数,我这儿给您磕一个!" 这话虽然夸张,却戳中了当下的微妙现实。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掀起的"关税战",已经把美国经济拖进泥潭。2024年中美贸易额虽达6883亿美元,但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45%关税,就像一把双刃剑,不仅砍伤了中国企业,更让美国消费者叫苦不迭。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数据显示,销往美国的商品已基本清零,而美国超市里的日用品价格却像坐了火箭——这哪是"美国优先",分明是"美国遭殃"。 中国的态度始终如一: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但这次瑞士会谈的"偶遇",可不是中方主动送上门的。根据外交部披露,是美方通过多渠道"求对话",甚至不惜调整行程"制造"机会。贝森特在采访中罕见承认"不想脱钩",背后是美国企业界的集体哀嚎。超过7万家在华美国企业年利润超500亿美元,这些真金白银的利益,比任何政治口号都有说服力。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试图用"巧遇"来挽回颜面,却被中国官方直接拆穿。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明确表示,此次会谈是"应美方请求",言外之意再清楚不过:别装了,是你们急着找我们谈。这种"官方打脸"的操作,让白宫的"体面"碎了一地。 这场会谈的看点远不止表面。中国代表团此次欧洲之行,本是为推动乌克兰危机和平解决展开穿梭外交,顺路"接见"美国,既展示了大国担当,又给足了对方面子。这种"顺路会谈"的安排,恰恰体现了中国外交的智慧——我们不拒绝对话,但绝不为对话而对话。正如王毅外长所说,中国外交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不会被美国的"极限施压"带偏节奏。 特朗普政府的焦虑,从贝森特的"嘴瓢"就能看出来。当被问及"谁先打电话"时,这位财长先是含糊其辞,最后紧张到结巴。这种失态,暴露了美国的底气不足。要知道,中国对美加征的125%关税,已经让美国农业州叫苦连天,而中国在芯片、新能源等领域的突破,更让美国的"科技脱钩"战略沦为笑柄。 这场会谈的结果,大概率不会有惊天动地的协议。但中国的态度已经很明确:我们愿意谈,但前提是美方必须放弃"美国优先"的霸权思维。正如商务部所言,任何对话都要建立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美国若想通过"关税大棒"逼中国让步,那真是打错了算盘。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年古巴导弹危机,美国用封锁逼退苏联;如今中国用"顺路会谈"让美国主动低头。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智慧,正是中国特色的战略艺术。黄岩岛的机场建设、台湾问题的"非对称威慑",再到这次瑞士会谈的"顺路接见",中国始终在用最小的代价,赢得最大的战略主动。 美国若真想解决问题,就该学学中国的务实。与其在瑞士玩"偶遇"的把戏,不如回去好好算算经济账。毕竟,6883亿美元的贸易额,不是靠嘴炮就能维持的。中国的大门敞开着,但野蛮人永远别想接到我们的电话。
面对强硬的中国,美国挽尊的样子很好笑。美国财长贝森特说,“全世界都在与美国打交道
阿智通鉴
2025-05-09 12:32: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