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一位外国人提着一把宝剑,突然来到国家博物馆嚷着要捐献,工作人员接过剑一看,瞬间脸色大变,剑上竟刻有“李秀成”三个字! 1962年,北京国家博物馆来了位不寻常的访客,一个裹着厚呢子大衣的外国人拎着长条布包,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语说要捐东西。 工作人员隔着柜台接过布包,解开来是柄带鞘的长剑,楠木剑鞘上雕着龙凤纹,铜制剑柄磨得发亮。 在文物行当干了大半辈子,工作人员上手一掂分量就知道是好东西,等把剑身抽出来,眼睛突然瞪得溜圆——靠近剑格的位置,清清楚楚錾着三个篆字“李秀成”。 这把剑的来历可不简单,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顶梁柱的人物,当年领着残兵败将硬是和曾国藩的湘军周旋了四五年。 清军破南京城那会儿,忠王把自己的佩剑交给堂弟李世贤,让他带着去福建督战。谁承想李世贤在漳州被手下汪海洋出卖,这把剑就成了叛徒的投名状。 清军大营里还没捂热乎,就被英国军官戈登要了去——这个帮着李鸿章打长毛的洋人,偏对李秀成佩服得紧。 宝剑跟着戈登漂洋过海,在英国辗转百来年,剑桥大学有个叫柯文南的汉学家,啃了半辈子太平天国史料,偶然在拍卖目录上瞥见“中国叛军将领佩剑”的条目。 老头子较了真,翻档案查家谱,硬是追到戈登家族后人家里。好说歹说花大价钱买下来,70多岁的人亲自抱着剑匣子坐船来中国,海关查行李时还以为这洋老头走私古董,差点闹出误会。 要说这剑本身,正经是太平天国鼎盛时期的物件,总长二尺八寸,剑身用苏钢反复锻打,寒光里透着水波纹。剑鞘裹着黑漆,虽说边角有点脱皮,可楠木底子还结实着。 最讲究的是吞口处的鎏金云纹,里外三层浮雕,搁现在没个老师傅半年工夫做不出来。当年李秀成带着它打杭州、破江南大营,剑柄缠的丝绦都不知换过多少回。 博物馆的老专家们围着这宝贝打转,拿放大镜贴着刃口看,有个眼尖的发现剑脊上还有两行小字,用硝酸小心擦了才显出来,原来是“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监制”。 这下可坐实了来历——辛酉年正是1861年,那会儿李秀成在苏州开府建牙,这把剑八成是洪秀全赏的尚方宝剑。史料里记着忠王有柄御赐宝剑,可谁也没见过真容,没想到让个英国人给送回来了。 说来也奇,这把剑在海外百来年倒没遭什么罪,戈登带回英国后当作战利品显摆过阵子,维多利亚女王还特意召他带着剑进宫讲中国故事。 后来戈登家族败落,宝剑被个勋爵夫人收在阁楼里,要不是柯文南翻故纸堆找线索,怕是要在箱底烂成废铁。 最悬的是二战时候,德国飞机轰炸伦敦,那宅子挨了颗燃烧弹,装剑的橡木盒子烧掉半边,剑鞘熏黑了一块,剑身倒完好无损。 如今这剑摆在国家博物馆兵器厅的中央柜里,底下垫着鹅黄缎子。玻璃罩子外头总围着一圈圈游客,听讲解员说忠王带着它三打上海、夜袭祁门大营的故事。
1962年,一位外国人提着一把宝剑,突然来到国家博物馆嚷着要捐献,工作人员接过剑
周正韵说
2025-05-09 21:13:47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