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48年5月,毛主席乘车赶往西柏坡,路过一个村庄的时候,被一阵阵哭声吸

醉卧桃花林间 2025-05-10 18:24:51

[太阳]1948年5月,毛主席乘车赶往西柏坡,路过一个村庄的时候,被一阵阵哭声吸引了注意,原来路边躺着一个脸色苍白的小姑娘,鲜血从她的鼻子里流出,生命垂危。 (信息来源:湖南日报2019.7.4从红色经典中汲取奋斗的力量) 1948年5月,河北的山路上,一辆吉普车正朝着西柏坡的方向颠簸前行,车上坐着的,正是中共中央领袖毛泽东,这里即将成为新中国诞生的革命圣地,充满着厚重的历史期待,谁知,一声微弱的哭声,让这趟原本直奔目的地的旅程突然拐了个弯。 那是在经过一个小村庄的时候,忽然,路边传来一阵微弱的哭声,毛泽东眉头一皱,立刻示意停车,走近一看,他只见路边一个病重的小女孩,脸色苍白,鼻血不住地流,看样子已经奄奄一息了,身旁的母亲跪在地上,哭得肝肠寸断。 毛泽东赶紧上前询问,原来,这孩子病得厉害,去县城医院求医,结果路上病情加重,眼看着就不行了,随行的医生朱仲丽快步上前,给孩子做了检查,她告诉毛泽东,孩子还有救,但必须马上注射盘尼西林。 这在当时可不是普通药,缺医少药的年代,盘尼西林是珍贵万分的“洋药”,即便中央领导的药箱里也寥寥无几,朱医生的药箱里,只剩下一支盘尼西林,那是专门留给毛泽东应急用的,但毛泽东斩钉截铁地对朱医生说现在已经是万不得已,马上给孩子注射,就凭他这一句话,最后一支保命的盘尼西林,就这样用在了这个陌生的小女孩身上。 一支珍贵的盘尼西林,将孩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孩子的母亲激动得连连磕头,这份“仁”,并非只体现在这一刻的恻隐之心,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始终牵挂着人民的健康,特别是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 当他发现大多数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城市,农村严重匮乏时,气愤地批评卫生部,城市医疗资源占了90%,农村只有10%,你们不如改名叫‘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在他的力主之下,农村合作医疗逐步铺开,大批“赤脚医生”应运而生,这才算是有效缓解了乡亲们的看病难问题。 而除了这份“仁”,毛泽东还有着强烈的“羞恶之心”,抗美援朝时期,药商王康年用淀粉冒充阿司匹林,把劣质药品送往前线,令前线不少志愿军战士因此丧命或留下残疾。得知真相后,毛泽东气得拍案而起,立刻下令严查,绝不姑息。 最终,王康年被依法枪决,相关责任人都受到了严惩,商人重利,天性也,但为商者,起码要有诚信,他当时说,“那些为了钱连良心都不要的,绝不能姑息,这番话,今天听来依然振聋发聩,他对黑心商人的厌恶,正是孟子所言“羞恶之心”的体现。 更难能可贵的是,毛泽东始终保持着一种“辞让之心”,建国前后,曾多次有人提议将他的头像印在人民币上,但他都坚决反对,他反复强调:“七届二中全会就定了规矩,不准搞个人崇拜,不许祝寿,不准题词题字,更不准把人名印到钱上去,我是中央主席,怎么能带这个头?” 这些故事,无论是危急关头的果断施救,还是痛斥奸商的嫉恶如仇,抑或是坚拒个人崇拜的清醒自持,无不印证着毛泽东深植内心的“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也展现了共产党人对待人民群众抱有的那份真心。 这份真心,同“半条被子”、“八子参军”这些流传至今的红色经典一样,说到底,都是鱼水情深四个字的生动注脚,也正是这份与人民心心相印的深情,让当年星星之火的中国共产党,最终能够发展壮大,赢得天下,从一个只有几十个人的党,发展成为拥有九千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执政党。

0 阅读:53
醉卧桃花林间

醉卧桃花林间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