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有位老人,生了6个儿子,按道理来说肯定是枝繁叶茂、子孙满堂、子子孙孙无穷尽才对,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老人今年八十三岁,六个儿子有三个至今未婚。老大在县城工地摔断了腿,五十多岁还跟着老母亲住。老四在广东打工二十年,去年被查出尘肺病。剩下的三个儿子加起来总共生了四个孩子,最小的孙女刚满月就被确诊先天性心脏病。
村里人常蹲在墙角议论这事。张大爷抽着旱烟说:"现在年轻人算盘打得精,生娃不如攒钱实在。"他三个女儿都在城里当白领,最大的外孙已经上初中,可谁都不愿意生二胎。
这种现象早就不是个例。隔壁李家四个儿子都在大城市安了家,过年回来开着小轿车挺风光。可仔细一问,四个家庭总共就三个孩子,最大的那个已经明确表示要做丁克。村东头王家更绝,三个闺女都读了研究生,老大三十八岁还没对象。
镇上计生办的小刘透露,去年全镇新生儿数量比二十年前少了六成。年轻人现在流行"三不政策":不结婚、不生娃、不买房。有位在北京工作的后生说,他每月房贷就要还一万二,"养自己都费劲,哪敢要孩子"。
网友"追风大叔"留言:"我们这代人就像接力赛跑最后一棒,既要给父母养老,又要给孩子攒首付,中间还要被房贷压着喘不过气。"宝妈"晴天小猪"吐槽:"幼儿园每月五千,奶粉钱两千,兴趣班三千,工资还没捂热就没了。"还有网友调侃:"以前是多子多福,现在是多子多负。"
看着村里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听着县城医院产科逐渐冷清的故事,不禁让人思考:当生存压力变成生育阻力,当物质追求取代血脉延续,这种转变到底是时代的进步还是传统文明的流失?那些曾经热闹的祠堂,未来会不会变成博物馆里的展品?
各位乡亲父老,你们家现在几代人同堂?逢年过节还能凑齐一桌热乎饭吗?要是换作你,愿意在996的工作节奏中再生个"四脚吞金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