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一个10岁的小男孩,坐在中医诊室中不断的给病人号脉、开药,每当有人质

海诚看趣事 2025-05-14 10:33:27

2005年,一个10岁的小男孩,坐在中医诊室中不断的给病人号脉、开药,每当有人质疑时,就会有人反驳男孩是“小华佗”,这到底是骗局,还是真的“小华佗”?   上海某中医诊所曾经发生过一件稀奇事儿。 十岁娃娃坐诊给人看病,引得街坊邻居议论纷纷。 有人觉得这是装神弄鬼的骗局,有人却真心实意喊他"小华佗"。 这个叫刘尚谨的孩子生在上海普通人家,打小身子骨弱得跟纸糊似的。 三天两头跑医院,药罐子里泡大的童年,让他早早就闻惯了消毒水味儿。 转机出现在2003年那个春天。 刘尚谨病得只剩半条命时,遇见个叫杨志勋的老中医。 几副汤药灌下去,愣是把人从鬼门关拽回来了。 孩子眼睛亮得跟黑葡萄似的,从此黏上了杨大夫。 八岁那年正式拜师学艺,成了"清新国医班"里年纪最小的学生。 老杨头教徒弟有套绝活。 别人家孩子玩弹珠的年纪,刘尚谨整天抱着把旧吉他摸琴弦。 这是师傅琢磨出来的土法子,说是练手指对震动的敏感劲儿。 姥姥家的吉他硬是被他摸断三根弦,指头肚儿上磨出层老茧。 认草药更是个苦差事,四百多味常用药得记清模样、药性、配伍禁忌。 小娃娃记性倒好,跟吃进肚子里似的,闭着眼都能说出门道。 2005年夏天,杨大夫在自家诊所给徒弟"搭台子"。 头回坐诊那天,来看病的张大妈瞅见白大褂里裹着个小豆丁,扭头就要走。 还是师傅硬把人按在凳子上,让刘尚谨搭脉问诊。 没想到这小家伙说得头头是道,开出的方子跟师傅琢磨的差不离。 这事儿在街面上传开,来看热闹的比看病的还多。 二十多年光景说过去就过去。 当年摸着吉他弦练把脉的小娃娃,如今在某三甲医院当上了主治医师。 九千多种药材在他脑子里分门别类存着,比药房电脑系统还灵光。 要说这事儿也怪,打小病恹恹的孩子,倒成了救死扶伤的大夫。 日子来到2023年秋天,有记者去刘尚谨工作的医院探访。 诊室墙上挂着幅字,写着"悬壶济世"四个大字。 三十出头的刘大夫给病人看病时,手指头还是习惯性在桌面上轻轻点着,跟当年摸吉他弦的动作一模一样。 听科室里的人说,他最近在研究用人工智能整理古药方,还跟人合著了《智能技术辅助中医诊疗》的论文。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搁在刘尚谨身上再合适不过。 从差点夭折的病娃娃到三甲医院大夫,这条路他走了二十多年。 如今除了看诊带徒弟,他还经常在短视频平台做中医科普。 最新动态显示,2024年春节前他刚获得"杏林新秀"称号,颁奖礼上还特意把八十多岁的杨老大夫请去了。 (信息来源) 人物经历部分参考自《新民晚报》报道《从"小华佗"到主治医师——刘尚谨的中医之路》 最新动态核实自"健康中国"政务平台发布的《2024年度中医药传承创新表彰名单》 学术成果参考《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年12月刊载的《智能技术辅助中医诊疗研究进展》

0 阅读:45
海诚看趣事

海诚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