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1995年,湖南,符桂林胸部中枪后,医生却没有在体内找到子弹!医生很疑惑:子弹怎么可能凭空消失?没想到14年后,真相终于大白了! 符桂林案被写入《中国心血管外科杂志》2010年特刊,成为全球首例心脏内存留异物超十年的存活案例。 1月26日下午,五名劫匪持枪登上货船。 “把钱交出来!”为首的歹徒用枪抵住符桂林的头部。 符桂林明白,身上的两千块钱是他们全家过年的“救命钱”。 符桂林趁歹徒不注意,准备夺走枪支,没想到歹徒的同伴反应非常快。 直接开枪了,一个子弹打穿了符桂林的小腿,另一颗打中的右胸。 符桂林当场昏厥。 歹徒看到这种情况,直接逃跑了。 妻子在路边拦了一辆车,将他=送到医院, 到医院的时候,他的血压已跌至60/40mmHg。 主刀医生吴建国(化名)紧急开胸,却遇到了职业生涯中罕见的情况。 能看到子弹穿透胸腔的路径,但肺叶、心脏、肝脏甚至腹腔都未见弹头踪影。 “我们反复用手指探查,连肋骨间隙都摸遍了,子弹就像被人体吞了一样。”吴医生回忆。 最终,医生推断子弹因击中肋骨弹飞,或是在颠簸中脱落。 腿部伤口处理后,符桂林带着“子弹未入体”的结论出院。 却不知一颗直径7毫米的弹头已悄然潜入心脏。 出院后的符桂林成了“药罐子”。 他时常感到胸口刺痛,稍一用力就气喘如牛,心率甚至飙升至170次/分。 县医院诊断为“心律失常”,但药物只能暂时缓解症状。 为撑起家庭,他强忍病痛,继续从事轻体力劳动。 2009年,符桂林的父亲因肺癌去世,操劳过度的他突发胸痛,CT片显示心脏右侧有一个13毫米长的金属异物。 “这颗子弹随着心跳同步跳动,像被心肌包裹的定时炸弹。”湘雅医院心外科主任罗万俊看到影像时惊叹。 子弹卡在右心室与左心房之间,距离冠状动脉仅3毫米。 罗万俊团队通过三维重建发现:14年前子弹以近乎垂直的角度射入,恰好避开重要血管,被心肌组织层层包裹形成“纤维茧”。 “这是人体免疫系统的自救行为,但概率不足百万分之一。” 2009年11月,罗万俊团队准备对符桂林进行手术,取出子弹。 罗万俊在心脏表面切开十字形切口,用超声刀逐层分离组织。 在分离的一瞬间,医生看到了子弹,但是已经和心肌接触面已长出肉芽组织。 术后病理报告显示:子弹为六四式手枪弹,因仿制工艺粗糙,初速仅为正品的60%。 正是这“温柔一击”,让符桂林成为全球唯一心脏中弹存活14年的案例。 此前医学文献记载的3例心脏中弹幸存者,存活时间均未超过3年。 对此,你怎么看?
“全球首例!”1995年,湖南,符桂林胸部中枪后,医生却没有在体内找到子弹!医生
烟雨任风散
2025-05-14 12:20:37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