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0年,乾隆破格提拔22岁的小舅子傅恒去当正二品的户部侍郎,大臣们很不屑。然而,谁也没想到,一年后这个靠裙带关系升迁的“纨绔“竟让国库多出300万两白银。连御膳房切菜的太监都在传:傅恒大人打算盘的声音,比戏班子敲梆子还密。 1750年,乾隆皇帝突然把22岁的小舅子傅恒提拔为正二品的户部侍郎,这在朝堂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大臣们私下嘀咕,这小子不过是靠姐姐的关系上位,能干啥?可谁都没料到,短短一年后,这个被瞧不起的“纨绔”竟然让国库多了300万两白银,连御膳房的太监都传开了:“傅恒大人拨算盘的声音,比戏班子敲梆子还密!” 傅恒,1722年出生在北京,满洲镶黄旗富察氏家族。这家族可不简单,满洲八大姓之一,祖上出过不少大官。他爷爷米思翰当过户部尚书,爸爸李荣保做到察哈尔总管。不过,傅恒小时候家里不太平,父亲早逝,母亲带着他和姐姐苦撑日子。姐姐就是后来的孝贤纯皇后,嫁给了乾隆。姐姐对他特别好,小时候常带他进宫,教他读书写字,家里条件虽然不算顶尖,但他打小就懂事,性子也硬朗。 1735年,姐姐成了乾隆的皇后,傅恒的机会来了。他13岁就常跟着姐姐进宫,耳濡目染学了不少。1740年,18岁的他被安排当蓝翎侍卫,算是正式入仕。这差事不轻松,得随时护着皇帝,可他干得一丝不苟,站岗从不偷懒。没多久,他就升了头等侍卫,负责乾隆的贴身安全。20岁那年,他又被调去管内务府,负责圆明园的事务。账目、物料,他都亲自查,眼睛瞪得像铜铃,绝不马虎。 1743年,21岁的傅恒被提拔为户部右侍郎,正式接触国家财政。这活儿可不简单,全国的钱粮都得过他的手。当时朝里有人看不上他,觉得他太年轻,又是皇后的弟弟,靠关系上来的。可傅恒不吭声,埋头干活。他每天早早到衙门,翻账本到半夜,手指头都磨出了茧。 1750年,22岁的傅恒被破格提拔为户部侍郎,这下子朝堂上的老臣们更不服气了。有人背地里说他:“这小子懂啥?还不是靠姐姐?”可傅恒没工夫理会这些闲话,他一上任就大刀阔斧干起来。先是查账,把户部的账本翻了个底朝天,发现不少漏洞。比如山东有笔税银少了,他直接派人查,揪出几个贪官,税款一分不少收回来。 他还改了税收的规矩,过去地方上交税银,层层盘剥,到国库就没多少了。傅恒干脆让税款直达户部,中间少了不少猫腻。他还派人定期巡查地方,盯着那些官儿不敢乱来。花钱方面,他也抠得要命,朝廷那些不必要的开支,能砍就砍。有回某王公想修个行宫,他直接顶回去:“国库的钱得用在刀刃上。”这话噎得人没脾气。 一年下来,傅恒交了个漂亮的成绩单:国库多了300万两白银。这数字在乾隆朝可是头一回,朝堂上的质疑声没了,乾隆乐得合不拢嘴。宫里太监都说:“傅大人算盘打得比谁都快!”这名声传遍了京城,老百姓也竖大拇指。 傅恒不光会管钱,打仗也有一手。1748年,大金川土司造反,乾隆派他去平乱。他带着兵马赶到四川,亲自上阵指挥。仗打得艰难,但他稳得很,最后硬是把叛乱压下去了,乾隆高兴得封他一等忠勇公。1754年,准噶尔又闹腾,他带兵平定西北,回来后还编了本《平定准噶尔方略》,这书现在还是历史研究的宝贝。 1768年,缅甸那边不安分,乾隆又点了他的将。他披上铠甲南下,可惜缅甸那地方瘴气重,清军折了不少人,他自己也病倒了。硬撑着打了一阵,最后实在撑不住撤回来。这仗没打赢,可没人敢说他不尽力。 1770年,傅恒病重回京,躺在床上起不来。乾隆急得不行,御医一拨拨往他家跑,还亲自去看他。可惜,傅恒才48岁就走了。乾隆难过得掉眼泪,追封他太傅,谥号文忠,还让他进了贤良祠。后来他儿子福康安立了功,傅恒又被追封郡王,牌位进了太庙。这待遇,可见他在乾隆心里的分量。 傅恒走了,可富察氏家族没倒。他儿子福康安后来平了苗疆起义,继承了老爹的能干。傅恒这一脉,在清朝中后期还是响当当的存在。不过,他的事迹也提醒后人,光靠家世不行,得有真本事。
1750年,乾隆破格提拔22岁的小舅子傅恒去当正二品的户部侍郎,大臣们很不屑。然
裂谷长河娱乐
2025-05-14 21:14:00
0
阅读: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