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预测中美战争,一旦开战,中方不调动民间力量便难以取胜!未来,如果解放军跟美军真的打起来了,那结果会是怎么样的,俄罗斯媒体做出预测,如果中国不调用民间力量,恐怕难以取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俄媒的逻辑其实不复杂。他们觉得,现代战争拼的不是单纯的军队数量,而是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光靠正规军,撑不起大国之间的全面对抗。 民间力量,包括人力、物力和科技实力,是战争持久力的关键。中国有14亿人口,工业门类全球最全,科技公司遍地开花,这些都是潜在的战争资源。 俄媒认为,中国如果不把这些力量用起来,就等于自绑手脚,跟美国硬碰硬肯定吃亏。不过,这预测靠谱吗?咱们得结合点实际情况看看。 俄媒毕竟不是局内人,他们看问题可能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但不得不说,他们点到了一个关键点:民间力量在战争中的确能翻盘。 说到民间力量,中国还真有底气。咱们老一辈常提“人民战争”,这不是空话。抗日战争时期,老百姓扛着锄头、推着独轮车,硬是把日本鬼子拖进了泥潭。 解放战争时,后方群众送粮送鞋,硬生生把解放军喂成了“百万雄师”。那时候没高科技,全靠人多势众和全民一心。
现在时代变了,但这传统没丢。中国有200万现役军人,预备役和民兵加起来800多万,适龄青年几亿人,真打起来这就是个巨大的兵源池。 而且,民间不光有人,还有技术。像华为、比亚迪、大疆这些企业,平时造手机、电动车、无人机,战时一转产,就能弄出军用通信设备、运输车甚至攻击性无人机。 你想想,大疆的无人机挂个炸弹,分分钟变身“穷人版巡航导弹”,这可不是开玩笑。 再看工业实力,中国是全球唯一啥都能造的国家。从子弹到坦克钢板,从芯片到火箭发动机,产业链齐全得让老外眼馋。 2023年数据说,中国火炮数量7240门,美国才2600多门,这差距背后就是工业基础的硬实力。战时,民间工厂能迅速转产,炮弹、装甲车源源不断往外吐,美国想靠几家军工巨头撑场面,怕是跟不上节奏。 前阵子,宁夏还搞了个人防演练,把民用建筑改成防空掩体,顺带还能当医疗站、物资库。这就是“平战结合”的活例子,民间资源一动员,立马变战斗力。
美国呢?军事技术确实牛,F-35隐形战机、航母战斗群、全球导弹防御网,哪个不是顶尖货?但民间力量这块,他们有点“先天不足”。 美国国民警卫队听着挺唬人,装备也不差,可调动起来麻烦得很。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经常互相掰扯,真打仗时效率能有多高不好说。 再说企业,美国的军工巨头都是私营的,洛克希德·马丁、波音这些大佬,平时赚得盆满钵满,可战时让他们放弃利润转产军需品? 没高额补贴和法律压着,他们估计不乐意。F-35项目就是例子,1.7万亿美元砸进去,进度还一拖再拖,这要是战时,补给线能不崩? 美国民间资源分散,州里一套、企业一套,协调起来费劲。反观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能把民间力量拧成一股绳,这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当然,俄媒这话可能有点自己的小算盘。俄罗斯这些年跟西方关系紧张,乌克兰冲突还没消停,他们巴不得中美掐起来,自己喘口气。 中国这些年军力突飞猛进,歼-20、东风-41、055驱逐舰,哪个不是硬货?就算不靠民间力量,常规军力也够用了。俄媒这话,顶多算个“善意提醒”,别当圣旨。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真到了全面战争的地步,民间力量确实能起到大作用。现代战争不光是前线拼刺刀,后方的补给、科技、网络战都得跟上。 中国有几百万程序员,战时能组个“网络大军”,防御黑客、反击敌方系统;物流行业的货车、无人机、货轮,改一改就能运兵运粮。这种全民参与的模式,是中国打持久战的最大底牌。 美国虽然科技强,但民间动员慢半拍。他们的科技巨头忙着炒股价,战时能配合多少军方需求,谁心里也没谱。真打起来,中国靠着人多、产业链全,能把战争拖成消耗战,美国未必耗得起。 当然,咱们得认清一点:战争不是闹着玩的,尤其是中美这种级别的对抗,打起来谁都讨不了好。 但真被逼急了,中国既有航母舰队和导弹硬刚的实力,也有全民动员把敌人淹没的底气。 俄媒的预测,说白了就是提醒咱们,平时得把民间力量的功课做足,真有需要时才能顶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