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一老兵放弃优厚待遇支援农村建设,53岁才当上父亲,不料因无力供女儿继

猫猫背茹茹 2025-05-16 08:56:01

1962年,一老兵放弃优厚待遇支援农村建设,53岁才当上父亲,不料因无力供女儿继续读书,遭到嘲笑,直到2011年上级下乡视察,才知老人是特等功臣! 五十多年前,有位老战士放着城里的好日子不过,卷起铺盖回了农村老家。 这人名叫李文祥,要说起他年轻时候的事,那可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英雄。 当年在战场上,他带着弟兄们冲锋陷阵,济南城里打过攻坚战,淮海平原上啃过硬骨头,福建山里剿过土匪,身上挂的军功章能摆满一桌子。 可谁也没想到,这个立过特等功的战斗英雄,后来会变成村里最不起眼的老头子。 2011年刚过完年,省里的大领导卢展工书记来村里走访,进了李文祥家,墙上挂的旧画像引起了他的注意——画里穿着军装的老李,肩膀上的少尉肩章亮得晃眼,胸前的勋章多得数不过来。 卢书记当时就愣住了,赶忙问老李这些军功章都搁哪儿了。 老李慢悠悠地从床底下拖出个木头箱子,掀开盖在上头的破棉袄,露出个黄不拉几的布包。 打开一看,好家伙!淮海战役的特等功勋章,济南战役的二等功证书,还有进军福建时的一等功奖状,厚厚一摞摞得老高。 村里人这才知道,这个平时在村头晒太阳的老汉,原来是个活生生的大英雄。 当年他在福建建设厅当保卫科长,一个月拿六七十块钱工资,那可是五十年代的金饭碗。 可1962年国家号召干部下乡支农,老李二话不说就报了名,收拾行李带着老婆回老家时,村里人还当他是城里混不下去才回来的。 老李回村后带着乡亲们折腾水稻种植,那时候北街村穷得叮当响,地里种的小麦收成还不够塞牙缝。 他领着大伙挖水渠改水田,第一年收成就翻了两番,现在范县大米能卖到全国各地,都是老李当年打下的底子。 村里七十五岁的老会计陈玉文逢人就念叨:"要不是老李书记带着大伙儿玩命干,咱现在还得啃窝窝头呢!" 可就是这么个能人,家里日子过得比谁都紧巴,五十三岁才得了个闺女,孩子上学要花钱的时候,老李愣是拿不出学费。 村里有人背后说闲话:"还当过科长呢,连娃上学都供不起。"可老李听见就当没听见,照样天天在地头忙活。 1983年福建那边来人要接他回去当干部,老李摆摆手就回绝了。 他说:"我这把老骨头埋在老家地里挺好,国家建设让年轻人去干吧。" 其实那会儿他要是回城,闺女上学工作啥都不愁,可他就是犟着不松口。 后来有人问他图个啥,他就摸着胸前的军功章说:"多少兄弟把命都搭在战场上了,我能活着回来娶妻生女,已经是老天爷开恩了。" 要说老李这辈子最对不住的,就是他那个闺女,孩子打小成绩好,可初中毕业就辍学了。村里人不知道的是,那些年国家给老战士的补贴,他都偷偷拿去接济更困难的乡亲了。 直到2011年省领导来视察,大伙儿才知道这个天天穿着补丁衣服的老汉,竟然藏着那么多军功章。 政府要给特殊照顾,老李还是那句话:"我现在能吃上白米饭,比牺牲的战友强多了。" 现在的北街村早就变了样,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家家户户盖起了二层楼。 可老李还住在那间老瓦房里,墙上的军装画像擦得锃亮。 逢年过节有记者来采访,他就把军功章往箱子里一锁,乐呵呵地说:"过去那点事没啥好说的,你们多写写现在的好日子。" 要说这事最让人感慨的,是当年那些笑话老李的人,后来村里办起了红色教育基地,老李的事迹上了电视报纸,那些人才知道原来自己天天见面的老邻居,是个真正的国家功臣。 现在村里娃娃们上学,老师第一课就讲李爷爷的故事,孩子们都知道村头那个笑眯眯的老爷爷,胸口揣着的是沉甸甸的国家荣誉。 信息来源: 《李文祥:被省委书记挖掘出的老英雄》 中国老区建设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猫猫背茹茹

猫猫背茹茹

猫猫背茹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