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97年,宋太宗驾崩,太子赵恒登基为帝,按惯例,众臣本应下跪齐呼“万岁”,可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05-16 09:33:33

公元997年,宋太宗驾崩,太子赵恒登基为帝,按惯例,众臣本应下跪齐呼“万岁”,可是,宰相吕端却一动不动,朝堂上寂静无声,此时,李太后怒喝道:为何不拜见皇上。没想到,吕端抬起头大喊:“慢着!”

公元997年,大宋朝的朝堂之上,群臣对着被帷幕围起的龙椅开始跪拜,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如此,只有一人仍旧站立,无论如何就是不跪,似是对龙椅上坐着的人有想法一般。   此人正是宋太宗亲命的宰相,吕端坐在龙椅之后的李太后见此情景,勃然大怒,对着吕端喊道,“你这是要藐视皇家吗?”这一句话出口,朝野之上尽是寂静。   这分明是告诉吕端,再不跪,那便是以下犯上,大不敬的罪过。可吕端却依旧不跪,反而走出群臣之列,对着李太后说“微臣斗胆,要看一看这天子究竟是谁?”   天子,这可是龙的化身,岂能任由他冒犯?群臣皆是跪倒在地,为吕端捏一把冷汗。可李太后却仿佛早就预料到这一情况般,微微一笑,便同意了吕端的请求。   吕端见此情形也不推诿,直接大步走上前来,掀开了挡在龙椅前围布,在看清了里面的人后,吕端急忙退到台下,恭恭敬敬的跪拜起来。   而吕端之所以这样做,还要从几天前说起。此时宋太宗的身体每况愈下,逐渐出现了大厦倾颓之势,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宋太宗归天,恐怕是这几日的事。   而一国之君要离世,最为重要的就是将权力交给谁,也就是选谁来坐这把龙椅。宋太宗一致看好一人,那便是赵恒,想要将其立为太子,在自己归天后由其接替自己的皇位。   但此举却被一人反对,这人正是李太后。虽说后宫不得干政,但李太后的权势依然达到顶峰,如此情况下,又有几人会不想手握朝政呢?   而李太后不同意将赵恒立为太子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自己膝下无子,一旦赵恒登基,自己并没有任何的身份优势,只怕权力也会一点点消失。   所以比起赵恒,她更希望赵元佐成为太子。赵元佐与赵恒相比,确实不够聪明,思考事情也不周全,但正是这样,李太后才能继续掌握权力。   于是李太后便开始举荐赵元佐,可她的这份心意,世人皆知,吕端又怎会不知,在其坚持之下,宋太宗最终还是要将赵恒立为太子。   可李太后哪里是一般人,她接着宋太宗身体不好不许探视的由头,硬生生将宋太宗“关”了起来,别说臣子,就连皇子都不能见宋太宗一面。   她这么做,自然是为了宋太宗离世后,第一时间按自己的意愿修改遗诏,让赵元佐顺利登基,成为自己的提线木偶。   吕端听说了此事,大为震惊,他没想到,李太后竟然如此明目张胆,那这时再顾及脸面也没有用了,他便直接找到了赵恒,带着赵恒硬闯进了宋太宗的寝宫。   让这对父子见了一面,也顺势将遗诏的内容公布群臣,稳固了赵恒的地位。

转眼已经是登基之日,但吕端的心却悬着,他知道以李太后的能力,想要进一步的来个“偷天换日”也不是不可能,于是他决定要在朝堂之上看个明白,这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而吕端所看到的天子,也正是赵恒,这才跪拜下来。有人说吕端是糊涂,万一一个不小心,这可是满门抄斩的罪过。   但有一人却觉得吕端所作十分正确,若是需要时,自己也会帮其一把,此人便是寇准。而寇准之所以会这样肯定吕端,都是因为吕端的谦卑。   在当时,吕端与寇准同为宰相,实际上寇准的相位还是吕端为他求来的。那时宋太宗要选一人立为宰相,而他面前却有两人可选,一是吕端一是寇准。   因吕端为人刚正,阅历丰富,便要立吕端为相。但吕端却知道寇准的聪明与能力,因此他主动推举寇准与自己一同为相。   但宋太宗却不同意,毕竟这样一来恐怕会分散朝中的人才,更有可能出现结党营私之事。但吕端却直接保证自己不会做出此事,定会为国为君鞠躬尽瘁。   如此的坚定直接打动了宋太宗,他便同意了吕端的劝说,但要求万事以吕端为主,寇准需听取吕端的建议。   这一结果虽然各有让步,但对于寇准而言却是天大的好事,得知吕端让贤的事后,寇准也十分的认可吕端,与其一同商议政事,为宋朝的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   由此看来,吕端并非糊涂,只是他的行为处事都十分直接,尤其在大事上,甚至将国与君放在了第一位,自己的性命与官职皆放在后面,这才是忠君爱国的典范。

0 阅读:88

评论列表

天河一号

天河一号

1
2025-05-16 11:44

按金匮盟约,赵光义应遵守母亲杜太后之命把皇位传给三弟赵廷美,所以不拜是对的。

猜你喜欢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