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一缉毒民警,以回族老板身份打入毒贩内部,吃饭时,毒贩突然夹起一块猪肉

安卉的 2025-05-16 12:41:59

1987年,一缉毒民警,以回族老板身份打入毒贩内部,吃饭时,毒贩突然夹起一块猪肉,放进他碗里,谁料,他腾的一下站起来,火冒三丈,怒目圆睁:“你懂不懂规矩?” 敬请看官老爷留个“关注”,也可以发表您的精彩见解~ 1982年盛夏,云南省公安机关首次公开招募缉毒干警,二十岁的陈建军攥着报名表站在麻栗坡县公安局门口,后颈的汗珠顺着警校制服领口往下淌。 这个在公安大院长大的年轻人,早已把父亲书房里泛黄的案卷翻得卷边,此刻望着大院里"忠诚铸就警魂"的标语,听见胸腔里传来急促的鼓点——他知道,自己血管里流淌的不仅是父亲的热血。 更有一股即将喷薄而出的使命感,集训三个月,陈建军的皮靴底磨得比别人快两倍。 砚山县缉毒队的同事们总看见这个眉清目秀的小伙子天不亮就出现在靶场,射击训练时子弹壳在脚边堆成小山。 1983年深秋调任平远街那天,他挎包里除了洗漱用具,还塞着本磨破封皮的《云南边境毒情分析》。 在这片毒雾笼罩的土地上,陈建军像株倔强的野草,白天在山路设卡拦截运毒车辆,夜里揣着冷馒头钻进傣家竹楼,用生硬的民族语言和老波龙(老大爷)套近乎。 转折发生在1985年寒冬,当组织宣布需要秘密侦查员时,陈建军主动撕下了那张写着"三等功臣"的奖状。 领导办公室的日光灯管嗡嗡作响,他盯着墙上"特别能战斗"的锦旗,听见自己说:让我去吧,我懂毒贩的规矩。 没人知道这个夜晚他如何说服自己:要剪掉那头令母亲骄傲的板寸,要在胳膊上刺青,要学着用打火机点钞票时让烟灰簌簌落在西装前襟。 最先崩溃的是家庭,当妻子抱着襁褓中的女儿冲进公安局时,陈建军正叼着烟卷在走廊打闹。 他故意把烟圈喷在女儿粉嫩的脸蛋上,听着妻子撕心裂肺的哭喊,指甲深深掐进掌心——这个在缉毒现场眼都不眨的汉子,此刻却不敢看妻子泪光中的绝望。 倒是老父亲拄着拐杖来派出所"揭发":这小子打小就皮,现在学坏也正常! 而拐杖头点地的笃笃声,像在敲打某种只有父子才懂的密码,1986年8月22日,陈建军第一次以"马老板"身份踏入毒圈。 他永远记得那天广南县溽热的空气裹着汗酸味,镜子里自己染成稻草黄的头发像团枯草,左臂纹的骷髅头在阳光下泛着青紫。 当毒贩试探着递来掺了料的烟卷,他故意让打火机在掌心炸响,火星溅到对方裤脚时,他看见对方眼里的猜疑像退潮般消散。 真正的考验在1987年春夜降临,县城饭馆的吊扇搅动着浓重的酒气,冯德国突然使眼色的瞬间,陈建军后颈汗毛集体战栗。 那块红烧肉破开油亮的汤汁,在瓷碗边沿撞出清脆的响,他浑身血液轰地冲向天灵盖,却听见自己用刻意压低的嗓音咆哮:老子信真主,你拿死猪肉恶心谁? 摔碎的碗碟在脚边蹦跳,他看见对方瞳孔里映出自己扭曲的面容——那是他对着镜子练过上百次的愤怒,是刻进骨髓的回族禁忌,是赌上性命的演技。 雪落下来的那天,陈建军挎着塞满报纸的"现金箱"走向小波幺村,积雪在皮鞋底发出咯吱声,他数着心跳计算埋伏点。 当冲锋枪管从稻草堆里探出时,他像扑食的猎豹撞向最近的毒贩,温热的血从腹部伤口涌出,在雪地上洇出红梅。 最后瞥见战友们惊惶的面孔时,他居然扯了扯嘴角:这雪景,倒像极了父亲警服上的勋章,法医在整理遗物时,从他贴身口袋摸出本浸血的日记。 最后一页字迹被水渍晕开,却仍能辨清:要是牺牲了……就说我调去外地当所长…… 窗外的警笛声忽远忽近,二十年后,当陈琳穿着警校制服跪在父亲墓前,终于懂得那些年的暴戾与荒唐,原是英雄披着的伪装。 如今在禁毒支队档案室,陈琳总爱摩挲那张泛黄的全家福,照片里年轻的父亲抱着她,眉眼温柔得能滴出水。 她终于明白,有些牺牲不必用勋章丈量,就像父亲用生命写就的卧底日记,每个标点都在诉说:这世上从没有天生的坏人,只有把灵魂藏进黑暗的守夜人。 主要信源:(中国军网 - 英烈纪念堂2014-01-22——陈建军)

0 阅读:82

猜你喜欢

安卉的

安卉的

大家好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