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年曹操下令处死孔融,一时间,孔融家里哭声一片,孔融也求曹操放过他年幼的孩子,直言错是自己犯的,与年幼的孩子无关,但他的两个孩子却在墙角旁若无人地下棋。士兵看了非常好奇:“你们的爹爹都要被砍头了,你们不害怕吗?”孔融的女儿却头也不抬的说了八个字,不仅成了千古名句,却也让他们命丧黄泉。
公元188年至公元192年,黄巾留下的余孽发起叛乱,挑起战事,祸乱京师,董卓劫持汉献帝向西迁行,霸权主政。
这一时期,孔融和曹操为了平叛黄巾,讨伐董卓,救汉献帝,政治目标达成了一致共识,两人都希望能够通过自己来匡复汉室、重振朝纲,两人齐心协力,相互扶持。
也是在这个时候,在通讯并不发达的汉末三国时代,曹操和孔融成为了一对很好的笔友,两人时常有书信的往来,其中不乏两人的互相讥讽,也不缺两人的互相理解,若是生在现代,两人应该能成为很要好的朋友吧。
公元204年,孔融为了营救自己的好朋友盛孝章给曹操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表示希望曹操能救他的好朋友于水火。
曹操收到孔融的来信,立马派人营救,但是为时已晚,盛孝章最终还是没有被救回来,但是曹操确实已经尽力,孔融却认为是曹见死不救,两人也因此生了嫌隙。
孔融本就看不上浊流派的曹操,加上孔又恃才而傲,就对曹操开始了毒舌的模式。曹操攻下河北邺城袁绍的时候,世子曹丕却因贪恋美色,私自抢占袁绍的儿媳妇甄氏作为妻子。
孔融知道后,反倒落井下石,给曹操写信讽刺挖苦曹操。孔融先编了个完全不存在的典故,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见多识广的曹操没听过这个典故,便虚心请教,谁知孔融竟说:“此典故出自孔融之口”。
这曹操一下明白了,这孔融是在讽刺他啊,本就不光彩的事情,让孔融拿到明面上来说,曹操的脸面哪儿搁得住啊,气的曹操头疼病都要犯了。
曹操为了节约粮食,曾颁布禁酒令,在令中引用夏桀和商纣酗酒败亡,来告诫世人。孔融看了回怼曹操说,夏桀和商纣还因为女人妲己亡国呢,你怎么不禁止结婚呢?
曹操对于孔融鸡蛋里挑骨头的行为也是无可奈何,谁让孔融有才,曹操偏偏又是个爱才之人呢,要不是孔有才,依照孔融毒舌的性格,不知道在曹操手下死了几万次了。
孔融还每天宴请客人,杯中的酒没一日空的,面对孔融日复一日的挑衅,曹操也是一再忍让,感觉再忍下去就要成忍者神龟了。
但在政治方面,曹操就并没有这么好的脾气了,曹操想扩大自己在京师的统治地位,准备征讨刘备和孙权时,孔融却极力劝阻,劝阻不成还搬出周朝古制进行阻挠,说京城附近千里之内不能封邦建国。
这件事成为了曹操杀孔融的导火索,加之又有小人进谗言,让本就不满意孔融的曹操就下定了杀孔融的决心,终于在曹操出征攻打荆州刘表的时候,下令斩了杀孔融。
终究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孔融忠心汉献帝,一心只为匡扶汉室,曹操一早就有篡汉自立的政治野心,目标冲突,虽两人因一时的利益在一起,也终究会因为利益而产生矛盾,故造成了曹、孔二人交往的悲剧。
在在曹操下令杀掉孔融之前,还曾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劝告孔融,说自己虽然没什么本事,但是如果孔融再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曹操绝对不会手软。
谁知孔融看了之后,依旧我行我素,甚至更加变本加厉,可以说孔融的死多半是因为他刚愎自用和他那对汉臣名节几乎疯狂的信仰,竟然还杀了那个劝他结交曹操的人,可谓是丧心病狂。
208年曹操下令处死孔融,孔融恳求士兵说罪是我犯得,跟我的孩子们没有半点关系,孩子尚且年幼,希望能放过我年幼的孩子们。
而孔融的两个孩子蹲在角落旁若无人的下棋,来人问道:“你们的爹爹就要被杀头了,你们不害怕么”孔融年仅9岁的女儿却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也就是鸟巢倒了,还能有不碎的蛋?孔融立刻释然,随后全家都被带走处死了。
纵观孔融之死,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他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虽对孔融爱惜但在触及到政治利益时绝不手软,他不狠毒又怎么造就一番霸业呢?
孔融作为大名士,忠心汉帝,投靠曹操也是因为想要借曹操的手匡扶汉室,在发现曹操的野心以后,据理力争,不愿向其低头,孔融又有什么错呢?
两人其实都没错,只是观念不同,所站的立场不同,所以造成了这一悲剧,或许孔融被处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也是他的心之所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