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为何与沈从文过不去? 若论讽刺挖苦的本领,年轻时的钱钟书凌厉无比,同辈侪人

山翁有话说吧 2025-05-16 15:42:33

钱钟书为何与沈从文过不去? 若论讽刺挖苦的本领,年轻时的钱钟书凌厉无比,同辈侪人中鲜有望其项背者。他读书多,学问广博,知识丰富,挖苦其人来,什么词都能随手拈来。他在中篇小说《猫》里,就影射挖苦了几位风头强劲的大腕人物,入木三分,刀刀见血,让人不忍直视。他将这些人物的人格缺点、性格缺陷,一一挖掘出来,然后放在X光下照,使其纤毫毕现地呈现出来。钱的笔果然比刀厉害。 比如,为了讽刺挖苦当时走红的小说家沈从文,他特意在小说《猫》里虚构了一个叫曹世昌的小说家,并且丝毫不留情面地将其刻薄挖苦了一番。他写道:“举动斯文的曹世昌,讲话细声细气,柔软悦耳,隔壁听来,颇足使人误会心醉。但是当了面听一个男人那样软绵绵地讲话,好多人不耐烦,恨不得把他象无线电收音机似的拨一下,放大他的声音”。 沈从文说话,细声细气,路人皆知。沈在西南联大任教,操着浓厚的乡音,细声细语地上课,自然不会受学生喜爱,与他同事一年多的钱钟书不会不晓得这一点。所以,小说里的描写字字有来历。 接下来,钱钟书用极简洁、辛辣、讽刺的笔墨勾勒出沈从文的前半生经历,这些经历都写在《从文自传》里,现在被移植到曹世昌身上:“他在本乡落草做过土匪,后来又吃粮当兵,到上海做流氓小兄弟,也曾登台唱戏,在大饭店里充侍者,还有其他富于浪漫性的流浪经验,”这段经历,高度浓缩了《从文自传》的经历。 接下来,钱钟书用锋利如刀的笔趁势戳了一下曹世昌的内心世界:“他现在名满文坛,可是还忘不掉小时候没好好进过学校,老觉得那些“正途出身”的人瞧不起自己,随时随地提防人家损伤自己的尊严。蜜里调油的声音掩盖着剑拔弩张的态度。” 年轻时的沈从文内心柔软敏感,很情绪化,喜欢哭,这一细节被钱抓住,借助小说里的人物,狠狠损了一番, 寥寥几百个字,钱种书就将化名曹世昌的沈从文栩栩如生地勾勒出来。钱的笔就像一把手术刀,将沈的身体及灵魂,从外到里、从里到外,解剖了一番,其讽刺之狠、挖苦之烈,真非钱钟书莫属。不知当年沈从文看到这些映射自己的描写,内心会掀起怎样的波澜?

0 阅读:8
山翁有话说吧

山翁有话说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