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列宁遭遇刺杀,女刺客卡普兰对着他连开了三枪,很快杀手便被抓捕,而她的

如梦菲记 2025-05-16 15:47:07

1918年,列宁遭遇刺杀,女刺客卡普兰对着他连开了三枪,很快杀手便被抓捕,而她的下场实在是惨不忍睹…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18年8月30日傍晚,莫斯科郊外的米赫尔松工厂外,列宁刚刚结束与工人的讲话,他身边围着一群人,大家向这位革命领袖告别,天色已暗,电力中断,现场漆黑一片。   就在列宁走向汽车的瞬间,一个裹着旧围巾的女人突然靠近他,从人群中伸出手,手中握着一把勃朗宁手枪。   三声枪响划破夜空,子弹击中了列宁的肩膀、胸部和颈部,他瞬间倒地,不省人事,人群陷入混乱,工人和警卫赶紧将他抬离现场。   开枪的女子叫芬妮·卡普兰,三十七岁,社会革命党成员,她当场被抓,没有挣扎,也没有喊叫,她的脸上带着麻木的神情,嘴里低声说列宁背叛了革命。   由于她的视力极差,日常行走都困难,有关她如何能在漆黑中射中列宁的要害部位成为难以解释的问题。   她自己也说不清到底开了几枪,对于手枪的来源更是闭口不谈,那天的工厂门口人很多,秩序混乱,警方无法从现场找到更有力的线索。   列宁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两颗子弹在体内停留,一颗打穿左肩,一颗进入肺部后卡在锁骨附近。   医生们不敢贸然动手术,只能保守治疗,虽然他脱离生命危险,但此后健康状况持续恶化,几天之内,苏维埃政府宣布全国加强防卫,并开始大规模抓捕所谓“反革命分子”。   卡普兰被带到契卡总部接受讯问,她没有拒绝供认,承认自己是为了革命而行动,她说列宁违背了社会主义理想,签署对德国割地的条约是背叛。   审讯持续时间不长,她的说法反复不一,给不出具体计划细节,也未牵出任何同伙,整个案件在没有公审、没有律师、没有进一步调查的情况下迅速结案。   9月3日,卡普兰被秘密处决,执行场所在克里姆林宫的一角,为了掩盖枪声,执刑人员特意发动了一辆卡车掩盖动静,卡普兰被射杀后,她的尸体被焚烧处理,骨灰去向不明。   外界对这起事件的质疑没有停止,首先是她的视力问题,卡普兰曾在西伯利亚服刑十年,在那里视力严重受损,出狱后虽然做过眼科手术,但恢复不佳。   她是否能在黑暗中准确击发,是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其次是她与苏维埃高官卡尔斯基之间的关系,在案件发生前,两人有过接触,这引发了她是否受人指使的猜测。   案件未经过深入调查就迅速处理,也让人怀疑是否有更复杂的政治背景,列宁在刺杀事件后虽然保住性命,但伤势对他身体造成了长期影响。   脖子中的子弹未被取出,随着年岁增加,他的身体状况不断恶化,几年后,他多次中风,无法处理政务,只能把大量权力交给身边的人,斯大林在这段时间逐步掌握实权,开始构建新的政治秩序。   这次刺杀事件成为苏维埃当局打击反对派的理由,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契卡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处决上万名“反革命分子”,社会革命党和其他持不同政见者遭到严厉打击。   列宁本人并不支持个人崇拜,但在刺杀事件后,舆论宣传开始将他描绘成坚强不屈的革命象征,大量报纸和刊物刊登颂扬他的文章,这种宣传风格很快蔓延到全国。   刺客卡普兰的死并未终结人们对这起事件的疑问,她是出于个人信念行动,还是被人利用,至今难以定论,几十年后,苏联方面又将布哈林定为幕后主谋,后来又为他平反,使得整个案件更添扑朔迷离。   卡普兰的结局令人唏嘘,她在革命的洪流中成了一枚被迅速抹去的棋子,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这三声枪响没有杀死列宁,却改变了历史走向,它不仅影响了一个人的命运,也为一个政权的极权化提供了借口。   刺客的身份、动机和背后势力至今仍旧是一个未解之谜,而在这个谜团中,真实的卡普兰已然消失,留下的只有关于她那一刻决定的无数种可能。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大众网——列宁遇刺之谜揭晓凶手竟然是个女瞎子

0 阅读:67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