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女翻译刘禄曾曾到美国访问,期间在餐馆用餐。一位50多岁美国男人紧盯她看了20分钟,终于忍不住快步走上前来,一把抓住她的手...... 刘禄曾是晚清重臣刘秉璋的曾孙女,19岁便考上了东吴大学的国际法律系,然而她的理想却是参军。 所幸大学即将毕业的时候得到了一个机会,当时志愿军招募英语翻译一同前往朝鲜,刘禄曾得到消息后果断报名,成功当上了兵团敌工部的翻译。 刘禄曾家世优越,从小便养尊处优,平常就连出个门都有专门的司机接送。但军队的生活可没有这些条件,经常需要徒步爬山,遇到河流还需淌着水前行。 但行军的辛苦刘禄曾都咬牙坚持下来,很快便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志愿军,即使是遇到敌人的轰炸也冷静应对。 作为志愿军的翻译,刘禄曾的工作主要是翻译缴获的英语文件,监听敌军电台并记录上报,还有就是审讯战俘了。 审讯战俘的工作一开始让刘禄曾十分头疼,自己原本是学生出身,没有系统地学过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关于武器等专业术语的知识更是不曾接触过,因此面对战俘经常是不知所措。 有时候遇到一些美国大兵见她年纪小,看着不像有经验的战士,不仅不害怕,甚至还会对着刘禄曾吹口哨挑衅她。 但刘禄曾不是一个轻易放弃的人,跋山涉水和枪林弹雨都挺了过来,怎么可能让自己败给战俘呢。为了尽快获得成长,刘禄曾总是跟在各个经验丰富的战士后面,认真地观察学习,了解相关的用语和心理知识。 很快,刘禄曾也渐渐有了底气,面对战俘不再怯场。有一次遇上了一位美军飞行员,对方态度非常傲慢,看到审讯自己的是个小姑娘,更是没把刘禄曾放在眼里,说着:“没想到,我一个中尉竟然落到一个小姑娘手中” 但刘禄曾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审讯员了,面对战俘已经是气定神闲,更不可能因为一句挑衅的话语就失去冷静,对这个自视甚高的美国大兵,她也只是回复道:“我曾祖父刘秉璋,70年前担任浙江巡抚时,就是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英雄。现在又轮到我,来对付你们这些侵略者!” 眼见刘禄曾不仅从容不迫,还取消了他的优待,那位美国大兵也是不敢继续嚣张,只能是老实交代。 这位飞行员还算不上难题,后来的战俘之中又出了一个不愿配合的。他叫詹姆斯·博纳特,年纪也不过20左右,却是个非常难缠的家伙,审讯员都拿他没办法。 直到有一天,刘禄曾收到报告说有一名战俘躺在地上不吃不喝,说什么都不搭理人,她赶紧前去查看,发现对方正是博纳特。 但刘禄曾看出他身体不对劲,伸手检查发现博纳特是真的发烧了,她赶紧叫来军医,还免除了他的劳动,之后还细心地照顾博纳特。 博纳特没想到自己身为战俘竟然能有如此待遇,不禁开始感动并信任刘禄曾,向她诉说自己的身世。 原来他的父母很早就离异,不愿意搭理他,为了生活只好早早地就出来当洗碗工,但是他渐渐开始不满足于那点工资,一时起了贪念去偷别人的车。结果被警方当场抓获,为了免除劳役之灾才糊里糊涂来地参军入伍。 之后的博纳特一直积极配合,但战争结束后两人也再无交集,而刘禄曾成为了外交部的一员。 1979年,刘禄曾接到任务前往美国开展访问工作,完成工作后,她同伙伴打算顺便看一看美国,就先来到了一家餐厅。 可刘禄曾一进餐厅,餐厅老板就一直盯着她看,刘禄曾发现对方的目光后也忍不住看向老板,观察对方的一举一动,发现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 刘禄曾感到很奇怪,左思右想,确认自己记忆中没有这个男人,为何会感到熟悉呢?不过还没等刘禄曾前去确认,老板自己救走了过来,低声问道:“你是不是姓刘,以前担任过志愿军的翻译员?” 刘禄曾如实回答,之后便开始打量眼前的男人,刚打算开口询问,没想到老板突然激动地说道:“在朝鲜战场上,在志愿军战俘营里,我当过您的俘虏。过圣诞节时,发给我们的礼物——红底上写着白字‘和平’的小别针,至今我还保存在家里。” 刘禄曾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老板就是当年的叛逆青年博纳特。两人像是许久未见的老友,激动地握着对方的手。回想当年,那段经历恍如隔世,这真是奇妙的缘分。
1979年,女翻译刘禄曾曾到美国访问,期间在餐馆用餐。一位50多岁美国男人紧盯她
寻墨阁本人
2025-05-17 08:51:05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