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9年,有个宫女的手白得跟刚剥的嫩葱似的,在伺候宋光宗洗澡时,手不小心碰到

行走的小房车 2025-05-17 15:48:21
1189年,有个宫女的手白得跟刚剥的嫩葱似的,在伺候宋光宗洗澡时,手不小心碰到了他,皇帝眼睛都直了,多瞅了几眼。结果没过多久,他便收到一个血淋淋的盒子,打开正是一双手,把皇帝吓晕了过去。 1189年,四十二岁的赵惇在重华宫接过传国玉玺,正式成为南宋第三位皇帝。 这位新君登基时正值壮年,腰间的玉带尚能系在第三个扣眼,脸上还带着年轻时在太子东宫读书留下的书卷气。 他给年号定下"绍熙"二字,暗含着要延续父亲孝宗皇帝治世辉煌的雄心。 新帝登基的头三个月,临安城的文官们着实兴奋了一阵。 光宗皇帝连着下了三道诏书,让六部九卿的官员们把治国良策写成折子呈上来。 翰林院的学士们熬夜磨墨,都察院的御史们翻遍典籍,连国子监的老学究都捧着《资治通鉴》找典故。 可等到各地奏章像雪片般飞进垂拱殿,这位坐在龙椅上的读书人却犯了难。 他既想广开言路,又怕得罪各方势力,最后只能把那些言辞激烈的折子悄悄压在了紫檀木案几的最底层。 要说这位天子最怕的,还得数他那位住在仁明殿的李皇后。 这位将门之女当年凭着道士皇甫坦一句"此女面有凤仪"的谶语嫁入皇室,如今凤冠上的珍珠都有鹌鹑蛋大小。 她每日清晨梳妆要用掉半盒螺子黛,傍晚熏衣要焚三炉海南沉香,可这些富贵排场都比不上她整治后宫的手段叫人胆寒。 那年重阳节刚过,御花园里的金桂开得正好。 光宗下朝路过延和殿,瞧见墙角几株晚开的月季娇艳欲滴,随手折了两枝攥在手里把玩。 回到福宁殿准备沐浴更衣时,端铜盆伺候的宫女低垂着头,露出一截雪白的手腕,在秋阳里泛着羊脂玉般的光泽。 皇帝多看了两眼,顺口夸了句"好一双柔荑",这话当天晌午就传到了李皇后耳朵里。 三天后的午后,光宗正在资善堂听讲官讲解《尚书》,突然收到个描金漆盒。 打开盖子的瞬间,浓重的血腥味混着冰块的寒气直冲脑门,红绸衬布里整整齐齐摆着两只断手,指甲缝里还沾着些微花瓣的碎屑。 皇帝当场跌坐在龙纹圈椅里,手里攥着的《洪范》篇竹简哗啦啦散了一地。 伺候的太监们后来私下嚼舌根,说官家那天连换了三套衣裳,身上还是止不住打哆嗦。 要论起李皇后的手腕,这事儿还算不上最厉害的。 绍熙二年的元宵夜宴,黄贵妃戴着新打的累丝金凤簪来给皇帝敬酒,第二天就被人发现溺死在太液池的芦苇丛里。 刑部的人来验尸,说是酒醉失足,可六宫上下谁不知道黄氏前日刚诊出两个月身孕? 打那以后,光宗皇帝看哪个嫔妃都像在看催命符,连每月初一十五按祖制该去皇后寝宫的日子,都找各种由头躲在福宁殿批奏折。 日子久了,朝堂上的大臣们渐渐看出门道。 礼部尚书赵汝愚在政事堂跟同僚叹气:"咱们这位官家,奏章批着批着就发起愣来,朱笔上的墨汁滴在折子上都浑然不觉。" 这话传到外头,临安城的瓦子里开始流传"疯皇"的浑话,气得皇城司抓了好几个说书先生。 挨到绍熙五年,事情终于闹大了。 冬至祭天的前夜,光宗在太庙里对着祖宗牌位又哭又笑,说什么也不肯穿十二章纹的冕服。 文武百官跪在丹墀下等了两个时辰,最后是韩侂胄带着殿前司的禁军把嘉王赵扩架上了龙椅。 新帝登基的诏书传到北内寿康宫时,正在喝安神汤的光宗手一抖,药碗摔在地上裂成八瓣,褐色的汤汁顺着青砖缝慢慢渗进了地底。 庆元六年的寒食节,临安城飘着细雨。 被尊为太上皇的光宗躺在冰冷的龙床上,恍惚间又看见那年重阳节的月季,还有铜盆里漾着涟漪的热水。 伺候的宫人听见他含含糊糊说了句"手冷",正要上前添炭盆,却发现老人的眼睛已经失了神采。 消息传到南内,已经成为太后的李氏正对着铜镜贴花黄,闻言只是淡淡说了句:"着人按亲王礼制办吧。"
0 阅读:0
行走的小房车

行走的小房车

硬核闯荡边走边成长,单人用自行车拖挂小房车穷游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