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外交官朱敏才退休后,不顾儿女的阻拦,带着妻子离开家,这一走,杳无音信。10年后,一位衣衫褪色的老人被送进医院,揭开了朱敏才和妻子失踪原因。 山里的太阳起得早,天刚蒙蒙亮,两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已经收拾好教案准备上课。 男的叫朱敏才,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裤脚沾着泥点子;女的叫孙丽娜,戴着厚如酒瓶底的眼镜,走路总要扶着墙。 这对北京来的退休夫妻,在贵州深山里的学校一待就是十年,直到病魔把他们送进医院,女儿才揭开这段尘封的支教故事。 朱敏才打小就是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生在黄平村,吃着苞谷饭长大,硬是凭着贵州大学外语系的文凭进了外交部。 四十多年外交生涯,西装革履穿梭在尼泊尔、加拿大这些国家。 老伴孙丽娜更不简单,北京城最早教英语的小学老师,把多少娃娃送进了重点中学。 退休那年,两口子存折上躺着在北京买套房的积蓄,女儿在国贸上班,小外孙刚上幼儿园。 谁也没想到,电视里播了个贵州山村教师背着娃爬悬崖上课的新闻,就让老两口收拾行李连夜往火车站跑。 贵州的盘山路能把人肠子颠出来,老朱攥着老伴的手,从北京坐三十多小时绿皮火车到贵阳,转七小时长途汽车到兴义,再搭突突冒黑烟的摩托车进山。 最后那段路连摩托都上不去,两人背着铺盖卷走了两小时。 尖山苗寨小学杵在云雾里,两间石头房连窗户框都没有,风裹着牛粪味往屋里灌。 代课老师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一个人教着六个年级的混班。 孩子们趴在石板上写字,本子都是烟盒纸订的。 老朱把铺盖往地上一铺就算安了家,头天晚上,孙丽娜被隔壁茅厕的臭味熏得干呕,老朱摸黑去扯了把艾草熏屋子。 第二天公鸡刚打鸣,老朱就站在土操场吹哨子集合。山里娃哪见过这阵仗,缩在墙角不敢上前。 孙丽娜掏出随身带的糖果,一句苗语一句汉语地哄,孩子们才怯生生围过来。 原来学校只有语文数学课,老两口连夜排新课表,把英语、音乐、美术全加上。 老朱讲《白雪公主》,孙丽娜教孩子们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山里第一次飘出风琴声。 日子过得比想象的难,买菜要走四小时山路,顿顿盐水煮土豆。 冬天水管冻住,得去山涧砸冰取水。孙丽娜的近视眼越来越糟,批改作业要贴到鼻尖上看。 老朱糖尿病犯了,打胰岛素都得躲着孩子们。 最揪心的是书本不够,老两口每月坐车去县城,把退休金换成铅笔作业本,再扛着麻袋走回来。 有回遇上暴雨,六十多岁的老朱摔进泥沟,课本全湿了,他蹲在火塘边烤了一宿。 山里人的淳朴暖着他们的心,家长送来新挖的竹笋,孩子摘了野莓塞进老师口袋。 老朱把外交官时穿的西装卖了,给学校添置了第一台录音机。 孙丽娜联系北京的老同事,募来三百多万建新校舍。 最得意的是教会孩子们刷牙,现在每个学生兜里都装着印有米老鼠的塑料杯。 县里领导来视察,看见穿补丁衣服的老两口在教英语对话,当场红了眼眶。 2014年那个秋天的傍晚要了老朱半条命,新盖的教师宿舍刚通上热水器,老朱正高兴地说"这回能洗个痛快澡",突然栽倒在地不省人事。 救护车在山路上颠了三个钟头,送到医院时脑溢血已经扩散。孙丽娜握着病危通知书,右眼完全失明,左眼只剩光感。 女儿从北京赶来,看见爹妈瘦得脱了相,哭得喘不上气。 老朱在ICU躺了半个月,醒来第一句话是问"电脑给学校寄了吗"。 这场大病没能拦住他们,老朱挂着尿袋,孙丽娜拄着拐杖,又回到了龙坪镇中心小学。 直到2022年冬天,老朱在批改作业时安静地走了,享年81岁。 葬礼那天,山路上挤满了赶来的学生,有个考上北师大的姑娘抱着遗像哭成泪人。 孙丽娜现在住在女儿家,床头摆着和老伴的合影,照片里两人站在新盖的教学楼前,笑得比山花还灿烂。 信息来源: 中国军网2015年7月3日报道 央视网2015年3月2日专题 中工网2016年9月8日人物通讯
“太惊险了!”北京,一快递小哥发现一座别墅的女主人打不通电话,敲门也不开,前一天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