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汶川地震后,叶志平被许多人怀疑是“历史上最有可能的穿越者”。因为在汶川大地震来临之前,他就开始重点加固学校建筑,并多次组织师生进行逃生演练。尽管期间他多次遭遇家长的投诉和教育局的不支持,但叶志平从未放弃过这些举措。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麻烦顺手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方便日后随时参与讨论、分享观点,感谢您的支持呀! 叶志平,1953年生于四川绵竹。1995年起,他担任桑枣中学的校长。很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总是揣着卷尺、锤子、笔记本,在校舍里转来转去。 他上任的头一年,巡视新建的教学楼就发现一堆问题:楼板里填的不是混凝土而是纸袋,承重柱细得发慌,栏杆摇摇晃晃。 校里的老教师劝他:“这些楼都这么多年了,没出过事,不要瞎折腾。” 可叶志平的思路和别人不一样。他从小家里穷,做事有股较劲的精神,“不能眼睁睁看着隐患放着。” 那时县里资金紧,申请维修款并不容易,每次他去教育局,工作人员一看到他就摇头。没办法,叶志平就一笔一笔攒,把能省的钱全部用来修楼。 更让人不理解的是,他常年要求老师、工友帮着干活。 每年暑假老师们在家休息,校长却要带着人拆地板、灌水泥,加粗柱子,重新焊栏杆。他跟建筑队较真,不让一点马虎。 家长们对这些“加固”极不认可,抱怨校长天天不管教学成绩,净想着修房子。有的家长还怀疑他借工程“捞钱”,甚至有人直接跑到学校和他吵。 而教育局那边的意见也很大,几乎每年都有人和他争执:“桑枣中学升学率本来就一般,你天天跑工地、要预算,怎么管好学生?” 但叶志平认死理,他说:“房子要是塌了,分数再高也没用。” 等校舍的隐患逐步解决,叶志平又把目光放在了“安全演练”上。那时不少学校顶多一年疏散一次,他则强制每学期搞两到三次,还专门自创演练方案。 每次,他让老师们把楼道和门把手提前检查一遍,每个班疏散路线、撤离顺序,甚至连拐角老师的站位都详细写进演练流程。 第一次组织全校疏散,学生们嘻嘻哈哈,有的慢吞吞,有的干脆玩闹。他当场拍桌子:“你们当这是玩?真要地震了,你们跑得了吗?” 之后,谁再不重视,他就直接点名批评。时间久了,学生们从十分钟撤离变成三分钟,最后不到两分钟。 每次都规定好撤到操场上的具体位置,老师清点人数,叶志平亲自在一旁掐秒表。 老师们觉得这样太折腾,家长更是气愤,抱怨他演练太多耽误了学习时间。 有人甚至当面质问:“你花这么多精力搞这些,考不上高中谁负责?”叶志平的回答很简单:“安全是第一位,成绩再好没命了有啥用?” 有些细节,现在很多人回忆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叶志平要求老师在疏散时守在楼梯拐角,一旦有学生摔倒,必须第一时间扶起来,不能让踩踏发生; 所有教室的前后门要提前润滑、保持畅通,万一门变形能第一时间打开;四五楼的学生撤离要比二三楼慢,以免楼道挤堵; 每个班学生撤到操场后,班主任立刻清点人数,确保无一遗漏。 正是这样“事无巨细”、近乎“偏执”的安全管理,让全校师生把疏散演练变成了一种肌肉记忆。 即便老师学生嘴上嘟囔着,实际每次都能井然有序完成。叶志平说:“只要出一点事故,对不起的是全校几千口人和他们的家属。”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袭来。桑枣中学的老师们听到轰隆一声大响,整个教学楼晃动得像要倒塌。 老师们立刻指挥学生趴下,几秒钟后有序撤离。全校2300多名师生1分36秒全部撤出,后来清点人数,没有一人伤亡。 等叶志平从外地赶回学校,见到满操场的师生和几乎毫发无损的楼房时,他忍不住在操场上放声大哭。那一刻,之前对他质疑、讽刺的家长、同事都沉默了。 地震过去之后,桑枣中学的“奇迹”引起全国关注,很多家长专程跑来道谢。 有家长对着他哭着说:“叶校长,是你救了我们的娃儿。”更多人则用半开玩笑的口吻调侃他“是不是从未来穿越回来的”。 网上流传着关于叶志平的各种段子,但他本人始终淡淡地说:“我不是牛人,也不是穿越者。只是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提前做了。” 桑枣中学的逃生演练被作为范例推广到全国各地,很多学校也开始重视校舍安全和灾害演练。 遗憾的是,地震三年后,叶志平因长期劳累,突发脑溢血去世,年仅57岁。 他最后一次在病床上流泪,是听到桑枣中学又一次在全县中考拿了第一。 叶志平留给桑枣中学的不只是那幢加固的教学楼,更是一种对安全、责任的坚守。他用近乎执拗的努力守住了两千多人的命运。 在灾难面前,他的坚持让所有人都看到了什么叫“校长的担当”,也让全社会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良心。
☁昨天,公司把我裁了。今天一早,领导电话轰炸了十几次,我直接关机。在这干
【2评论】【2点赞】
闲聊
好校长其实是来世重修的高人
铭少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守住底线,不违法犯罪,不破坏公序良俗,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务,都是值得尊敬的人。感谢这位叶校长的榜样表率!你的事迹让我似乎又看到了焦裕禄精神!!
姓老名百姓
中国脊梁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