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8日,北京,央视赈灾晚会现场,一个来自河北的钢铁老板张祥青,当众

陈永烨说 2025-05-18 13:58:08

2008年5月18日,北京,央视赈灾晚会现场,一个来自河北的钢铁老板张祥青,当众举牌捐出一亿人民币,引发全场震动。他声音有些发颤,但语气很稳:“我和太太,再追加7000万!”没人能想到,这个从唐山地震废墟里爬出来的男人,会在几十年后,用这样的方式,回馈这个国家。

也没人知道,就在这场被人称为“史诗级捐款”的善举之后短短六年,他会因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5岁。

张祥青1969年出生在唐山一个农民家庭,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从小受宠的他,原本有着幸福的童年,直到一场地震,把一切都撕碎了。

1976年,唐山大地震,7岁的他在母亲怀里睡觉,地动山摇中,母亲用身体护住了他,自己却再没睁开眼,他的父亲、哥哥也都没能逃出来。

他是废墟里捡回来的孩子,从此成了孤儿,靠着大哥大嫂的接济,捡破烂、捡煤渣过活,张祥青后来说,那时候“能吃饱饭,就是运气”。

15岁,他进了钢铁厂做学徒,挣点死工资维持生计,命运的齿轮,也从这里悄悄开始转动。

在厂里,他遇到了张荣华,厂领导的女儿,一个家境远胜于他的姑娘,两人恋爱、结婚,引来不少闲话,但她认定了这个男人。

婚后他不愿一辈子拿死工资,开始做点小买卖,起早贪黑做豆腐,养猪,跑废品市场,什么脏活苦活都干,靠着能吃苦,他终于成了镇上的“万元户”。

1990年代,他押上全部家当做废钢生意,一年赚了人生第一桶金。

再后来,他大胆收购濒临倒闭的天津渤海冶金厂,硬是把一个烂摊子盘活,建起荣钢集团,成了河北最年轻的钢铁富豪。

那时的他身价早已过百亿。但对他来说,财富只是工具,真正让他执念的,是“不能忘了来时路”

他做慈善,没什么花哨的理由。他说:“小时候要不是政府救我一命,我活不到今天。”所以他有了能力,就开始反哺社会。

2002年,他捐款230万元治理家乡污染河流,人们后来把两座新桥命名为“祥青桥”和“荣华桥”。

2004年非典,他捐药、捐设备、捐钱,啥急需就捐啥。工人得重病,他也二话不说拿出几十万救命钱。

而最让人记住的,是2008年。

汶川地震发生后,他第一时间回公司开会,定下捐款1000万,央视赈灾晚会上,他和太太又当场举牌捐出3000万,主持人话还没说完,他又追加7000万。

总额1.1亿,几乎是公司那年的一半利润。他没犹豫过,说:“我小时候也经历过地震,我太知道他们有多难了。”

但没人知道,张祥青那时候已经是“带病硬扛”。

他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问题,从来不在意,一年365天,有300天在出差,有时连续工作48小时不睡。他说他能熬,没事。

可身体不是铁打的。

2014年8月9日,张祥青突发心脏病猝死在唐山家中,抢救无效。他最后一个月频繁嘱咐妻子:“咱们以后要继续做公益,不许停。”

张祥青去世后,他的妻子张荣华接棒继续掌舵公司,武汉疫情爆发,她带领荣钢集团捐出100万美元驰援抗疫。

对张祥青来说,他这一生拼出来的,不是“财富自由”,而是一个孩子从废墟中爬起后,对这个世界的一点回报。

有些人,活着的时候没几个头条,走了之后,却让人记一辈子。

0 阅读:72
陈永烨说

陈永烨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