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山:驰骋冀东的辽西赤子 当1700名日伪军将杨家峪围得水泄不通,他带领身边战士决然引开火力,以最后一颗子弹自尽换取战友突围——葡萄架下的弹孔,凝固了抗日烽火中最悲壮的抉择。 他,就是才山,原名才治安,又名才维诚,辽宁省黑山县他出生在辽宁省黑山县人。他自幼聪明好学,自本县中学毕业后,1926年考入沈阳第二工科高中,1928年考入哈尔滨工科大学,1929年考入北平俄文法商学院,后该校并入北平大学。1932年,他由北平大学毕业后返回家乡。时值九一八事变后,他参加了朱霁青所领导的辽西东北人民抗日义勇军,多次对日作战,先后攻打锦州、义县等地。1932年冬在锦西战斗中失利,义勇军被打散,他只得流亡到北平。 《才山先烈颂》 烽火辽西起纵横,书生投笔贯长缨。 密营粮秣筹奇策,雪地枪鸣筑铁城。 三度临危肩重任,一身许国见忠贞。 英魂化碧凌河浪,犹作惊涛铸史声。 1934年春,他和任作田一起,以东北义勇军的名义,前往绥远省河套地区桃子铺垦区组织垦荒。另说他是在1935年到绥远西部垦区参加平西根据地的创建工作的。1937年10月,垦区发生了中共绥西垦区特委领导的起义,在党的领导下,他同白乙化等同志一起,组建了中华民族抗日先锋总队,任中队长,同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940年春,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第十团,白乙化任团长,他任团参谋长,政委为吴涛。改编后,白乙化和他率十团与兄弟部队一起,粉碎了日军对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十路围攻。4月,他奉命挺进平北,开辟丰(宁)滦(平)密(云)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依据隐蔽发展原则,十团番号暂改为“平北游击总队”,并采取“梯次进兵”的方针。由他和团政治处主任吴涛带领三营及部分团直人员作为先遣队,于4月20日出发先期进入密云县西部的水川地区,调查了解情况,宣传抗日,筹集粮草,为团主力到来做必要的准备。5月28日,白乙化率主力一营挺进到密云赶河厂与他等人会师。当十团进入丰滦密以后,他又率队继续往北,向云蒙山区进军,并在那里改编了袁水和王荣两支绿林队伍。6月,丰滦密联合抗日县政府成立,不久,在丰滦密西部又成立了滦(平)昌(平)怀(柔)联合办事处。 1941年秋,日军对丰滦密根据地进行疯狂大扫荡时,他储藏在山区的粮食,极大地缓解了部队缺粮的困境。当时第10团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把来自延安、晋察冀军区、冀东等地的一批批军政人员安全送往抗日前线。1943年夏,才山率部护送百余名干部去冀东敌后根据地,途中3次与日军遭遇。才山与敌人斗智斗勇,经过3个昼夜激战,几经艰险,终于冲出日军的包围圈,胜利完成护送任务。 1944年9月,晋察冀军区决定在平北、冀东一带新设一个二级军区——冀热辽军区,他升任冀热辽军区副参谋长。1945年7月1日,冀热辽军区尖兵剧社和十五军分区长城剧社联合演出,3日早晨,他率尖兵剧社和长城剧社的80多名文艺战士,奔赴军区机关驻地玉田县,晚上9点多钟夜宿杨家峪。4日拂晓,敌人乘着夜色偷偷接近村子。 杨家峪民兵武装班长杨喜发觉后,急速返村报告。这时,两个剧社的同志,有的刚到集合场,有的刚出院门,而县大队已在西山与敌人接了火。接着,小干河沿岸也响起激烈的枪声。于是,他命令集合场上的同志撤退到一条胡同里,警卫部队在河北沿上还击。由于敌人枪多火力猛烈,后来警卫部队也被迫撤到胡同里。胡同被敌人包围后,他命令部队趁天没亮突围。警卫部队在前,女同志和小同志在中间,除重伤员由男同志搀扶外,轻伤员全部跟着突围,有战斗经验的同志留在最后。剧社同志除干部有几条短枪、勤杂人员的几条步枪外,其余人每人只有两颗手榴弹。几次突围未果,他最后命令长城剧社指导员王维汉和副队长朱希有带领女同志和小同志向东突围。为吸引敌人火力,他、黄天等已和几个警卫战士带着伤员,跃过坝坎,迅速向西猛冲猛打,最终壮烈牺牲。时年仅35岁。
才山:驰骋冀东的辽西赤子 当1700名日伪军将杨家峪围得水泄不通,他带领身边战士
时光匆匆行者路
2025-05-18 19:03:24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