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有位叫杨华珍的60多岁大姐,她手里攥着根绣花针,硬是靠着手艺活,七八年时间挣了八百多万。 现在国际大牌子像爱马仕、星巴克都排着队找她合作,这故事听着就跟电视剧似的,可都是真事儿。 杨华珍的母亲是藏羌织绣的老手艺人,全家衣裳鞋袜都靠娘几个晚上点油灯缝补。 八岁那年,她在街上瞧见别家闺女抱个布娃娃,回家偷了块布头,拿针线缝了个歪歪扭扭的布人儿,虽说挨了顿揍,可她从此就跟针线较上劲了。 十二岁那年,她给自己缝了双鞋,鞋帮子歪到姥姥家,走路硌脚,可村里大人们都夸她手巧。 母亲一看闺女是块料,就把压箱底的织绣手艺传给了她。 实际上,藏羌织绣讲究可大了,针脚得细密,图案要吉祥,绣出来的东西能当传家宝。 没过几年,她的手艺在十里八乡出了名,新娘子出嫁都得求她绣嫁衣。 不过那时候绣花挣不着几个钱,她二十岁时,盯上了照相这门新鲜营生,自己买了二手相机,在县城支起照相摊子。 没曾想两年不到就把照相馆开得红红火火,后来还考进阿坝日报社当摄影记者,端上了铁饭碗。 2008年汶川大地震,她背着相机往灾区跑,路上瞅见房倒屋塌,老百姓蹲在路边啃干粮,她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回单位后她成宿睡不着觉,总琢磨着得给乡亲们找条活路,突然有天拍大腿想起,咱不是还有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吗? 转过年来,她把工作辞了,拉上十八个六十多岁的老姐妹,背着绣花绷子就奔了成都。 这群老太太在春熙路后头租了间破房子,白天绣花晚上打地铺。 开头几个月绣出来的荷包香囊摆在路边没人问,老太太们连买菜钱都凑不齐,最困难那阵子,她把结婚的金镯子都当了。 2012年春天,她的儿子买了台电脑,她怕儿子把新机器磕着碰着,连夜绣了个带羌族花纹的布套子。 没想到这花里胡哨的套子往学校一露脸,同学都追着要买,见此情景,她赶紧带着老姐妹们赶工,50多个绣花电脑包三天就卖脱销了,四川大学听说这事,专门请她去给学生们讲课。 再后来生意越做越好,有个法国客商看中她们的绣样,订了批高档窗帘,38万的单子让老太太们忙活了小半年。 交货那天,十八个老姐妹凑钱买了瓶五粮液,在出租屋里喝得满脸通红,她举着酒杯说:"咱们这绣花针,总算戳出金窝窝了!" 要说真正发家,还得数2014年跟日本化妆品牌子的合作,人家让她们给俩限量版瓶子设计包装,她带着徒弟熬了20多宿,整出"生生不息"和"三生万物"两套花样。 小日本痛快拍出20万设计费,后来卖得好还给了百来万分红,这买卖做下来,老姐妹们才算扬眉吐气。 这些年找上门的国际大牌排成队,要过端午香囊,荷兰梵高博物馆订过星空刺绣画。 最阔气的数爱马仕,2020年找她们设计中国风丝巾,光是出厂价提成就够在成都买套房。 她现在注册了"墨尔朵"品牌,在老家盖了织绣博物馆,还收了百十个徒弟。 别看现在风光,她们可没忘本,她逢人就念叨:"咱这针线活不是买卖,是老祖宗留下的魂儿。" 值得一提的是,她挑徒弟头一条规矩就是心要静,坐得住冷板凳的才能学真本事。 现在她的大徒弟是个研究生,把电脑设计和传统绣样结合,搞出来的新花样连老外都竖大拇指。 要说她的能耐,恐怕就是把土掉渣的针线活整成了国际范儿,羌族的羊角花、藏族的吉祥结,经她手这么一捯饬,挂在巴黎橱窗里都毫无违和感。 有回电视台采访,她举着绣花针说:"这根针在我手里六十年,前半辈子缝补生计,后半辈子绣出了金山银山。" 信息来源:阿坝州人民政府网站《藏羌织绣产业化发展报告》
四川乐山有个月嫂自杀了。取光存款烧成灰,拿工业胶带封口鼻,走得那叫一个决绝!据说
【81评论】【69点赞】
君子不争炎凉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