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万脏钱,4万条隐私:信息贩子为何如此猖獗?月嫂机构员工卖母婴信息被判
【31万脏钱,4万条隐私:信息贩子为何如此猖獗?】#月嫂机构员工卖母婴信息被判3年#最近上海一夫妇,孩子刚出生,夫妻俩就接到精准推销电话,对方不仅准确报出他们的姓名、电话,甚至连孩子的出生时间都一清二楚。一查才发现,月嫂机构的员工把母婴信息当成商品卖了三年,一条信息卖5到8块钱,总共卖了快4万条,赚了31万!频发的新闻,让我们看到,这是一个彻底“裸奔”的时代。呱呱落地的新生儿,还在学着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就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生意中的一环。那么这种行为算不算犯罪?答案是肯定的。 根据《刑法》第253条,违反国家规定向他人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则面临三至七年刑罚。也就是说,只要你违反规定把别人的个人信息卖了,数量多或者赚的钱多,就得坐牢。比如说,像母婴健康这种敏感信息,卖500条就够判三年以下;普通信息卖5000条就属于“情节严重”了。王某某他们卖了快4万条信息,远超5000条的标准,赚的钱更是量刑标准的60倍,最后判了三年缓刑三年,还罚了16万。不过不是所有信息买卖都要坐牢。法律对“合法经营”留有例外,信息来源合法且仅用于内部管理,则不构成犯罪。打个比方,如果你是开摄影公司的,为了拉客户买了一万条信息,但没再转卖,这种情况一般不算犯罪。但如果你靠这个赚了5万以上,或者以前因为类似的事儿被处罚过,那就危险了。这种事其实不少见,2022年最高检典型案例中,广西有个护士韦某,把500多条产妇信息卖给按摩店,结果判了十个月;四川资阳有两个人卖了530条孕妇信息,判了缓刑;还有家科技公司更夸张,非法搞到全国22万条孕产妇信息,老板直接判了四年十个月。这些案件揭示了一个共同点:信息泄露往往始于行业内部管理漏洞。上海月嫂机构员工能长期作案,正是因为公司未建立信息权限分级、操作留痕等制度,甚至允许员工随意复制数据。值得关注的是, 在上海案中,除追究刑责外,检察机关还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要求被告赔偿公益损失并公开道歉。啥这么严格?正如办案检察官所言,母婴信息涉及特殊群体,一旦泄露可能引发电信诈骗、人身骚扰等次生危害,必须从源头斩断利益链。马克思的《资本论》早就告诉我们,50%的利润,就有人铤而走险;100%的利润,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300%的利润,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信息就像数字时代的“石油”,谁掌握了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