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谈判 彼此都有什么要求? 为何停战如此困难 俄乌和谈核心诉求与进展整理 一、双方核心诉求对比 俄罗斯的核心要求 领土问题:要求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及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扎波罗热四地的“入俄现状”,并写入法律文件。 安全架构: 乌克兰必须承诺不加入北约,保持中立地位; 缩减军队规模至20万以下; 承认俄罗斯为“安全保障国”。 冲突根源解决:要求北约停止对乌军事援助,并推动西方承认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特殊地位”。 乌克兰的核心立场 领土主张:坚持恢复1991年独立时的边界,拒绝承认俄方对克里米亚及四地的控制。 安全保障: 要求北约提供集体防御承诺; 追究俄罗斯战争责任并赔偿损失; 坚持乌克兰主权完整。 谈判前提:以“全面持久停火”为和谈条件,拒绝俄方提出的“边谈边打”模式。 二、近期谈判进展与僵局 2025年5月谈判动态 俄方提议:普京于5月11日提出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无条件重启直接谈判,但强调需讨论冲突“根本原因”而非仅停火。 乌方回应:泽连斯基要求先实现30天停火,并称将在土耳其等待普京会谈,但拒绝接受俄方领土要求。 实际会谈结果: 5月15日双方代表在土耳其举行三年多来首次面对面会谈,但俄乌领导人未出席; 仅达成“1000换1000”战俘交换协议,未触及领土与安全核心议题。 俄方称会谈“满意”,乌方则评价为“毫无成果”。 谈判僵局根源 停火与谈判顺序争议:俄方主张“先谈再停火”,乌方坚持“先停火再谈”。 领土分歧不可调和:俄方要求承认现状,乌方要求恢复历史边界,双方立场相距甚远。 第三方干预影响: 美国副总统万斯批评俄方“要求过多”,暗示美方可能退出调停; 土耳其虽提供谈判平台,但缺乏对美欧的约束力。 三、专家分析与外部因素 国内与国际视角 中国社科院张弘研究员:指出俄乌诉求差异是“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调和,需第三方推动“创造性妥协”。 北约与西方角色:俄方认为西方对乌军事援助是冲突延续的主因,而乌方依赖北约支持反攻。 经济制裁影响:俄方称制裁不会成为谈判障碍,但乌方需西方资金重建,形成“谈判依赖”。 未来谈判可能性 短期突破点:战俘交换、人道主义合作等低政治议题或成唯一共识。 长期挑战: 俄方需巩固占领区控制以增强谈判筹码; 乌方需平衡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与谈判需求。 个人观点:谈判困境与出路 现实矛盾难以绕过 俄乌诉求的鸿沟本质上是“主权安全”与“地缘利益”的对立。俄方要求乌克兰“去军事化、去北约化”,本质是遏制西方东扩;乌方则将领土完整视为国家存亡问题。双方均将让步视为“战略失败”,谈判空间极小。 第三方调停的局限性 土耳其等国的斡旋更多是“技术性缓冲”,缺乏强制力。例如,土耳其虽促成会谈,但无法约束美俄行动;美国态度摇摆(如特朗普与拜登政策差异)加剧不确定性。 可能的妥协路径 阶段性协议:先解决战俘、难民等 humanitarian 议题,逐步建立信任; 模糊化边界:参考“明斯克协议”模式,通过国际托管或过渡性安排处理争议领土; 多边安全架构:推动欧盟、北约、俄罗斯、乌克兰四方参与,平衡各方利益。 风险预警 若谈判持续僵持,可能引发两种极端: 军事升级:俄方扩大占领区或乌方发动反攻,导致冲突长期化; 政治危机:乌克兰国内亲西方势力与谈判派分裂,俄罗斯政权稳定性受冲击。 总结 俄乌和谈已进入“技术性僵局”,短期内难有突破。双方需在“主权让渡”与“安全保证”间寻找最小公约数,而第三方需超越“调停者”角色,推动更具约束力的多边机制。历史经验表明(如两伊战争、塞族冲突),此类谈判往往需数年甚至更久的外交博弈,且最终方案常伴随妥协与牺牲。
俄乌谈判 彼此都有什么要求? 为何停战如此困难 俄乌和谈核心诉求与进展整理 一
太益与世界
2025-05-19 11:27:20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