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一地主将300名八路军接到家中休养,谁料八路军还没待一会,1200名

文史记叙录 2025-05-19 15:10:51

1939年,一地主将300名八路军接到家中休养,谁料八路军还没待一会,1200名日军就围了过来。

八路军1抗日挺进纵队第五支队带着伤员到了东郊,正赶上要歇脚休整。

队伍里面有三百来号伤兵,走路都打晃,亏得当地有个开明地主叫宗子敬,把自家庄园腾出来给伤员住。

其他战士分散到周边四个村子,本想着能喘口气,谁料到日本人的鼻子比狗还灵。

驻在德县的日军第五师团得了消息,连夜调集一千二百多号人马,趁着三月末的夜色摸过来。

带头的鬼子头目安田大佐算盘打得精,打算用突袭的法子包饺子,把八路军主力全端了。

四月初的一天还没亮透,四个村子的外头突然冒出黑压压的鬼子兵,这些家伙摆开扇子阵,把各村之间的路全给掐断了。

不过,八路军的岗哨也不是吃素的,发现不对劲立马吹了哨子。

曾国华抄起望远镜一瞅,看见鬼子骑兵正往庄子后头绕,当下就派一营的弟兄们抄近道埋伏。

等鬼子骑兵刚进射程范围,机枪步枪手榴弹劈头盖脸就砸过去,打得马队人仰马翻,当场折了一半人马。

安田大佐在远处山包上急得跳脚,赶忙叫人放信号弹搬救兵,哪知道这红绿绿的光弹刚上天,八路军的侦察兵就锁定了他的位置。

两个老练的投弹手摸到山脚,甩手就是两颗边区造手榴弹,把鬼子指挥部炸了个底朝天,指挥官一死,前头的鬼子兵就像没头苍蝇乱撞。

但最要命的还得数大宗家村,从大清早打到日头偏西,整整九个钟头,鬼子发起了七八趟冲锋。

八路军守着村口的石墙土坎,子弹打完了就拼刺刀,愣是没让鬼子迈进庄子一步。

眼瞅着天要黑,曾国华带着剩余人马退进了宗家大院,这宅子可了不得,青砖水泥砌的围墙足有一丈高,四个角上还带着碉楼,当地人管这叫"保险院"。

战士们把最后几挺机枪架上碉楼,透过墙头的垛口往外扫射,可打着打着弹药见了底,眼瞅着要守不住,70多岁的宗老爷子突然拄着拐棍从后院跑出来。

他二话不说领着家丁扒开马厩地砖,底下竟藏着十几箱子弹,原来他早年跑过马帮,家里常年备着货防土匪,没想到这时候派上了大用场。

有了子弹补充,碉楼里的机枪又开始攻打鬼子,外面的鬼子正纳闷八路怎么突然来劲了,西北方向突然杀声震天。

原来是支队政委龙书金带着援兵杀到,两下里一夹击,从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曾国华抓住机会带着伤员突围,趁着天黑钻进了青纱帐。

这场仗打完,鬼子光尸体就拉走二百多具,他们这边虽说折了不少弟兄,可经此一仗,方圆百里的老百姓都竖大拇指。

原先那些观望的地方武装,像什么大刀会、红枪会的,排着队来找八路军入伙,后来冀鲁边区的县志里记着,这场大宗家战斗过后,当地抗日武装的规模直接翻了一番。

要说这宗家大院也是命大,青砖墙上密密麻麻的全是枪眼,可愣是没塌。

解放后政府给挂了块"抗日旧址"的牌子,现在还有老头老太蹲在墙根晒太阳,给年轻人比划当年机枪架在哪个位置。

宗子敬老爷子活到八十多,每年清明都有老八路的后人来上坟,说是替祖宗还当年子弹的恩情。

0 阅读:37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