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三年,俄罗斯占了乌东四州,如果再打10年,俄罗斯能占领基辅及以东各州吗?
战争进入第四个年头,俄罗斯依然稳扎稳打,在乌克兰东部取得了实际控制权,苏梅和哈尔科夫也已经出现被俄军蚕食的趋势。
如果乌克兰方面依旧坚持“不谈判、不让步”的路线,而俄罗斯又真如其所说“可以打21年”,那战争很可能真的会往更广阔的地理空间推进。
5月16日,在土耳其举行的一轮俄乌谈判中,俄罗斯开出了最新的停火条件——乌克兰从乌东四州撤军。
这个要求乌克兰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俄罗斯总统助理、谈判代表团团长梅津斯基随即放出狠话:这次谈的是四个州,下次可能就是五到八个州。
还补了一句:“俄罗斯不想打仗,但不怕打仗,我们曾和瑞典打了21年,乌克兰你想打多久?”
听起来像威胁,也确实是一种赤裸裸的现实。
从俄军目前在苏梅、哈尔科夫的推进速度,以及他们对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敖德萨的兴趣来看,俄罗斯很可能已经开始筹划下一阶段的战争目标。
要知道,从兵力、武器、补给线到战略布局,这几地和乌东四州在地理上是连贯的,一旦防线被撕开,俄军的推进不会是孤立动作,而是整体战线的再一次重构。
而在乌克兰这边,问题就复杂多了,战争已经持续三年,国内经济遭到严重打击,兵员紧张,西方援助也并非源源不断。
虽然乌克兰作为防守方理论上更容易持久,但问题是——持久的成本是谁在买单?
有分析指出,现代战争中,防守一方的损失相对小些,但长期消耗对任何一方都是巨大的,就像美国空袭也门胡塞武装,21天烧掉了10亿美元,战果却很有限。
再拿俄乌战争来看,乌克兰虽然是在“守”,但每一条防线都要靠人、钱、弹药来支撑,如果俄罗斯真准备打一场“十年战争”,乌克兰有没有这样的战略耐力?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俄罗斯现在的打法越来越“厚重”,既有军事推进,也有外交强硬。
《经济学人》的记者爆料说,俄方已经明确告诉乌克兰:只要你们从我们认为的“新领土”上撤军,战争就可以停;如果你们坚持拒绝,那下一个目标就是苏梅、哈尔科夫,甚至敖德萨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
这听起来像是谈判,其实更像是一种“通牒式谈话”——不是谈条件,而是下最后通牒。
现实是,苏梅和哈尔科夫的部分领土已被俄军控制,而第聂伯罗也已被列入战略视线,如果继续打下去,乌克兰接下来损失的可能不仅是四个州,而是六个、八个,甚至更多,特别是除了敖德萨地理位置特殊、进攻难度较大之外,其它目标区域俄军都有能力继续推进。
所以现在的问题其实变成了:乌克兰有没有心理准备长期作战?有没有能力应对进一步领土损失?以及西方国家愿意为这场持久战买单多久?
从战略角度讲,俄罗斯押注的是“持久战拖垮乌克兰”,而乌克兰则希望靠西方持续的军事和财政支持守住现有阵地,甚至收复失地。
但这场消耗战越打越长,主动权就越来越向资源充足的一方倾斜。
现在摆在乌克兰面前的,是一份沉重的选择题:是接受眼下的“四州方案”止损停火,还是拒绝让步,赌未来几年甚至十年的战争能扭转乾坤?
梅津斯基的表态,无非就是一句话的翻版:你现在不同意停火,那我们就一步一步推进,直到你撑不下去为止。
问题是,乌克兰真的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