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末,中央打算拆掉天安门广场再重新建设,然而在施工的时候,工人们在旧天

玉尘飞啊 2025-05-20 02:57:31

1969 年末,中央打算拆掉天安门广场再重新建设,然而在施工的时候,工人们在旧天安门的屋顶上发现了一个神秘的宝盒......   天安门城楼在北京城中心立了六百多年,这座老建筑是明朝永乐年间朱棣皇帝迁都北京后叫人盖起来的。 六百多年里头风吹雨打、地震火烧,天安门能保到今儿个可不容易,多亏了历朝历代修修补补。 新中国成立前那会儿,城楼里头鸟粪垃圾堆得都能埋人,后来专门组织人里外收拾了一遍。 清朝时候,有回维修师傅孙师傅检查柱子,发现里头塞的木头料子连老百姓盖房都不稀罕用,这种材料要是撑不住整个城楼都得垮。 这事儿史书里没写原因,后人猜着不是当官的贪了修楼钱,就是当时实在凑不出好木料。 到康熙三十五年,天安门各处都出了毛病,临时加固根本不管用,非得拆了重建不可。这可不是小事,天安门是京城的门脸儿,哪个皇帝也不敢马虎。 朝廷里有人提议找洋人工程队,说他们技术好。可洋人张嘴就要三五年工期,朝廷哪等得起?再说了,自家门面让外人修总归不合适。 最后还是找了京城里手艺最精的匠人班子,定好方案后悄悄动工。工匠们搭了个大布棚子把城楼罩得严实,外头人还以为是小修小补,谁也没想到这是要拆了重盖。 开工那天,木匠班头姚师傅带着人爬上最高处拆琉璃瓦。掀开正中间那块金灿灿的瓦片时,底下露出来个雕着两条龙的木头盒子。 龙纹搁过去可是皇家专用,寻常百姓多看一眼都要掉脑袋。工人们呼啦围上来看稀奇,姚师傅心里直打鼓,赶紧让人把管事的都叫来。 当着指挥部领导的面,老师傅拿小刀轻轻一撬。木头盒子在房顶闷了百十年,早就酥得像桃酥点心。 盒盖子一开,里头五颜六色晃人眼:黄澄澄的金元宝、红艳艳的宝石疙瘩,还有发黑的朱砂粉、烂成渣的五谷杂粮。 懂行的老匠人说这是古人盖房子压风水用的镇物,专门镇宅保平安的。后来重修的时候,工人们在原来放盒子的地方换了块汉白玉石头,说是新镇物能保千年太平。 拆房子容易盖房子难,老匠人们把拆下来的木头件摆了一地,看着不用一根钉子就能咬死的榫卯结构直嘬牙花子。 姚师傅成天蹲在木料堆里比划,发现古人盖房子全是照着对称样式来的,东边拆下来的构件安到西边照样严丝合缝。就这么着,工匠们硬是摸着石头过河,把老祖宗的手艺给琢磨透了。 要说还是古人聪明,整个城楼大梁小柱都藏着机关。有根主梁上头刻着暗号,工匠们顺着记号才把三百多根木头排明白顺序。 房顶上的斗拱更是精巧,大大小小的木头块像搭积木似的层层叠叠,全靠自身重量压得稳稳当当。姚师傅带着徒弟们搭了拆、拆了搭,折腾了七八遍才弄懂其中门道。 重修工程紧赶慢赶,拢共花了不到四个月。新盖的天安门外观看不出变化,里头可藏着不少新花样:木头柱子都灌了水泥芯,房梁底下加了铁箍子,门窗铰链换成铜制活页。 最要紧的是在地基底下铺了防震层,就算闹地震也能扛得住。至于那个从房顶请下来的老木盒,连带着里头宝贝,都给送到故宫库房里锁起来了。 当年参加重建的老师傅们后来都说,这次重修真是长了见识。谁能想到房梁缝里塞着前朝的铜钱?哪料得到柱子底下压着镇邪的符咒? 更稀奇的是在东北角挖出过一坛子陈年老酒,坛口封泥上还按着康熙年的官印。这些零零碎碎的老物件,现在都成了研究古建筑的活证据。 如今咱们看见的天安门,其实早不是明朝原装货了。可甭管怎么修怎么改,那股子巍峨气派始终没变。 每天清早国旗升起的时候,阳光照在琉璃瓦上金灿灿的,跟六百年前朱棣皇帝刚盖好那会儿一样晃眼。房檐底下那些不用钉子的榫卯,还在默默较着劲,就像咱们中国人骨子里那股子不服输的韧劲儿。 参考来源:《中华文摘》文章:秘密重建天安门始末 中国新闻网

0 阅读:0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