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晚期 . 铜铸阿弥陀佛坐像一尊(大)
尺寸:重5860克(11.72斤),高31.56厘米,宽25.55厘米。前后厚20.4厘米。
品相:原鎏金年久磨损已脱落、原黑漆古皮壳包浆被外国人清洗过、去除过、抛光过,余皆全品,原封底。
此尊铜鎏金阿弥陀佛坐像为明朝内地风格造像,其肉髻低缓,发髻正中为髻珠,面庞丰腴,双目垂俯,相容和熙。肩胸宽厚,胸前刻“卍”字符,体态饱满,身着法衣,内露裙角,衣纹的处理采用汉地写实手法,折迭曲覆,质感较强。结跏趺而坐。整器制作工艺精美,造型端庄,体量高大,细部精美,为明代中原金铜造像中的佳制。
此像为海外回流,厚重的中原造像阿弥陀佛,明代雪花金铜 很可爱很萌的大头佛像阿弥陀佛一尊、精品重器。为明代中晚期中原地区汉传佛教造像的经典作品。此像整体尺寸高大、造型端庄,比例匀称,形象端庄。通体鎏金(已脱落),工艺精湛,富有雍容华贵的气派。充分体现出造像极高的工艺水平,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宗教价值。
此造像原封底老包底,此像被外国人洗过皮,但洗得不彻底,犄角格拉内老包浆还在,懂的人知道一眼开门。品相完美。雪花金铜是铜质级其精良的表现,只要是雪花金铜,铜质都极其精良,铸造精良,錾刻精美,刻画细腻,线条流畅,比例协调,格调高雅,非常有神*韻,本品佛手托的寶物面上有残存鎏金,原器鎏金脱落,残存在佛手宝物上还有一些。此像开脸大头,极其可爱。
雪花金铜是铜质精良的表现,只要是雪花金铜的铜器,铜质都十分的精良细腻。本佛看似平常,但非常耐看,开脸饱满祥和,佛面露微笑,本佛适合不同角度不同距离欣赏,非常精美,细腻,铸造极其精良,为什么西方的大卫是大头,便于从下向上看,这种大头佛,开始看不惯,看惯了非常耐看,陈放家里冷眼一看似乎就能看到佛之眉宇,似乎随时站很远就能看到佛之面容能与之交流,这是古人智慧的体现,是一种刻意的视角角度,这种大头佛是一种艺术夸张,如同京剧拿鞭子就表示骑马。。。这种有严格比例的大头佛,是古人造像实践失败无数次后,定型的最美的最成功的比例,为了是便于观看佛容忏悔、观赏拜奉,感叹古人造像的神奇,此佛越看越有味,越看越漂亮。他虽大头,但比例非常的美。在古代,不同人不同阶层不同庙不同环境,需要不同的佛像,有人不喜欢小头的,有人不喜欢和人体一样比例的佛头的佛像的,和人一样比例的佛头远近看就没有跪拜与佛接触感,此佛供奉就似乎佛在你身边和你交流一样。萝卜白菜吧,各有不同用处。造像躯体浑厚,造型敦实,体态优美大方,面相宽平,双目平直。衣纹都采取内地传统的写实手法,有较强质感,工艺上采取内地传统的失蜡法铸造,胎体厚重,表面都镀金处理,金质纯厚(绝多数脱落),亮丽悦目。
此佛新仿不来,新仿不是肥了就是瘦了、或臃肿走形不能棱角分明,新仿的怎么看怎么别扭、显粗制乱造。此佛造像看似简单,但工艺复杂,打磨细致、铸造精良、细节毕现、层次分明、线条流畅,比例协调、做工极其精细。所以我们才看到那么美的效果,实物看到很震撼其精美。本佛像包浆古朴厚重发亮,一眼开门,
此佛像看似易,实者精,线条刻画深刻流畅,衣纹犄角旮旯处雕刻都非常深刻、到位、层次分明。本佛有些地方也是被洗过皮,但老包浆还在,黝黑古朴滋润。看到这尊佛使我们理解了西方为什么喜欢洗包浆,哎呀,我也想洗去黑皮啊,可没这个手段和能力,这些黑包浆是开水烫洗刷洗不掉的,包浆入骨了。
此铜佛为外国回流,此造像本是整体全部漆黑,也就是说整器是黑漆古包浆,被国外人清洗过(专业打磨去掉黑包浆、黑氧化层、黑*皮壳),因造像工*满*纹*满犄角旮旯的太复杂,他们外国人没洗干净(没有把黑皮全部洗去,外国人原本是想把佛像整体洗得干干净净,洗得整像全部都如新的一样金光灿灿的),因包浆被人洗过又没洗干净洗彻底,造成佛像上面还有绝大多数黑漆古黑皮壳包浆,我们清洗刷洗不掉的,买家可以自己请去请专业人员来打磨洗包浆的人洗洗更漂亮。
说到此铜像被洗过皮壳、就是被打磨去除掉黑黑的一层岁月形成的氧化层黑包浆,外国人为什么这样做?因为,外国人和中国人审美不同,收藏理念不同。中国人是喜欢包浆、喜欢岁月的痕迹,喜欢铜像上黑黑的一层氧化层,中国人见到到这层黑包浆认为是岁月痕迹是老化证据,中国人见铜像有黑漆古包浆是有味道、认为古朴有古韵好看耐看。中国收藏家是不会清洗打磨来磨去这层黑黑的氧化包浆的。外国人不同,外国人认为黑的氧化层难看,去除黑色氧化层去除包浆,他们想把佛像打磨成(洗成)金光闪闪的,他们认为金光灿灿的佛像好看,心里舒服。于是打磨去除干这种事,这佛像纹饰又太多,表面不光滑,他们打磨半天,发现去除包浆很难干净,很难洗到全部露黄铜的样子,于是就造成今天这种面貌,就是黑皮壳去除不彻底造成的艺术效果,所以大家看此佛像花,关于外国人洗铜炉洗皮壳洗铜像的事有很多,收藏有点阅历的人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