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烟火庆典上,因家中无人,只能将6个年纪还小的子女带在身边的开国上将苏振华忙的晕头转向,而这一幕也被不远处的毛主席看在眼里。 夜晚的天安门广场被焰火照得通亮,刚满十周岁的新中国迎来盛大生日庆典。 人群里有位穿军装的中年人特别显眼,他左手抱三岁小儿子,右胳膊则搂着四岁小女儿,衣角还被两个半大孩子紧紧拽住。 而这位手忙脚乱的父亲正是开国上将苏振华,六个孩子像串糖葫芦似的挂在他身上。 二十米开外的城楼观礼台上,毛主席注意到这幕场景,转头对身边人交代,要关心同志们的家庭生活,苏振华同志带着六个娃娃不容易。 而这一切还要从苏振华47岁那年说起,结婚21年的妻子孟玮突然搬出家门,任凭六个孩子跪着哭求也不肯回头。 别看他战场上是指挥过千军万马的将军,可此刻却搞不定自家后院起火。 海军大院的老战友们看着都着急,食堂打饭时总有人凑过来劝:"老苏啊,得给孩子找个妈。" 1959年年开春,他在离婚协议上签字时,钢笔尖把信纸戳出个窟窿。 独自拉扯六个孩子的将军成了海军大院里的特殊风景,早晨司令部晨会常有娃娃哭闹声从隔壁传来,中午食堂打饭总见他军装口袋揣着奶瓶。 最揪心的是夜里,三岁的小儿子发高烧说胡话,当爹的抱着孩子在医院走廊转悠到天亮。 转机出现在这年秋天,海军礼堂上演《红色娘子军》,文工团台柱子陆迪伦跳完舞谢幕时,发现第一排有位将军鼓掌特别用力。 散场后肖劲光司令员叫住她:"小陆啊,苏政委想和你谈谈工作。"二十四岁的姑娘心里直打鼓:谈工作怎么约在颐和园? 昆明湖畔的银杏叶铺成金毯,苏振华把前半辈子像汇报战斗那样讲了个遍,说到前妻离开时,他突然红了眼眶。 陆迪伦听着听着,忽然想起母亲说过的话:"嫁人要看品性,年纪大会疼人。" 但更让她动心的是六个孩子,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姑娘,最知道没娘的孩子有多苦。 最终二人的婚礼定在1960年"五一"劳动节,海军大院腾出间仓库当新房,贺龙元帅亲自当证婚人,六个孩子穿着新衣裳排排坐,最小的丫头还攥着把喜糖。 新人鞠躬时,十五岁的大儿子突然站起来喊"陆阿姨",满屋子人都愣了,后来才知道,陆迪伦连着三个月往学校送午饭,顿顿不重样,愣是把"小刺头"感化了。 好日子没过几年,特殊时期的风暴就刮来了,曾经的大将军变成了每天挑粪浇地的人。 都说夫妻有难各自飞,可在这事上,陆迪伦却做出了一件惊人的事情。 她连夜收拾行李,把孩子们托付给老战友,自己追到农场,寒冬腊月里,曾经舞台上最耀眼的她,抢过丈夫肩上的扁担,百斤粪桶压得她直不起腰。 1976年,苏振华突然接到紧急任务,临出门前,他把存折塞给妻子:"这回要是回不来..."话没说完就被捂住了嘴。 后来才知道,他带着耿飚连夜接管了新华社,为粉碎"四人帮"立下大功,再后来去上海主持工作,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他的妻子就变着法煲汤往办公室送。 1979年年早春,刚开完会的苏振华胸口突然绞痛,救护车呼啸着穿过长安街时,他还在念叨西沙防务。 追悼会上,六个孩子齐刷刷给陆迪伦鞠躬,当年反对最凶的大女儿,如今自己也当了妈。 整理遗物时发现个铁盒子,里头装着前妻的离婚信和陆迪伦第一次演出的节目单,还有张字条:"遇此二人,此生无憾。" 信息来源: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百战将星——苏振华》传记内容
1941年,一个日军少将带了4个随从外出游玩,谁知却被新四军发现行踪,新四军旅长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