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病危的胡雪岩病重对九姨太说:我死后葬礼上会来一个戴铁帽子神秘人,你到

周平聊历史 2025-05-20 15:23:37

1885年,病危的胡雪岩病重对九姨太说:我死后葬礼上会来一个戴铁帽子神秘人,你到时剪下我寿衣一角给他,可保后事无忧。九姨太不明所以,出殡当天果真来了一个戴铁帽子的,然而九姨太照做后,没想到那人叹了口气便走了。  胡雪岩,1823年出生在安徽绩溪县一个穷苦人家,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他得去田里放牛补贴家用。12岁父亲去世,家里彻底垮了,13岁他就孤身一人跑到杭州讨生活。开始他在杂粮行、火腿铺打杂,后来进了“信和钱庄”当学徒,靠着勤快和聪明劲儿,慢慢混出了点名堂。1842年,他跳槽到“阜康钱庄”,老板于氏没儿子,把他当亲生的一样看。于氏临死前把钱庄交给他,这成了他发家的第一步。 接手钱庄后,胡雪岩靠诚信和脑子活络,把生意做到丝绸贸易上。他收湖州蚕丝,卖到上海,赚了第一桶金。1851年,他开始帮湖州知府王有龄管官银,顺便做丝绸生意,规模越做越大。1861年,太平军打到杭州,他组织船队从上海运粮和军火,冒死支援清军,得了左宗棠的赏识。左宗棠让他筹军饷,他跑上海、杭州,借了1195万两外债,买洋枪洋炮,帮左宗棠打下新疆。这份胆识和手腕,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1874年,他在杭州开了“胡庆余堂”,自己挑药材、盯生产,弄出“避瘟丹”这种名药,药店名声传遍大江南北。朝廷看他能干,封他布政使,还给了黄马褂穿,成了名副其实的“红顶商人”。可好景不长,1883年,他为了跟外商抢生意,砸2000万两囤生丝,结果中法战争一打,市场崩了,他也彻底栽了。1885年,他病死在杭州,62岁,留下一堆传奇和一身债。 1885年11月,胡雪岩病得快不行了,特意把九姨太叫过来,交代了一件怪事:他死后葬礼上会来个戴铁帽子的家伙,让她剪下寿衣一角给他,说是能保后事无忧。九姨太虽然纳闷,但还是记下了。12月6日他去世,葬礼几天后办得冷冷清清。果然,那天来了个戴铁帽子的怪人,破衣烂衫,跟周围格格不入。九姨太按嘱咐剪了寿衣一角递过去,那人接了,低头看了一会儿,朝棺材鞠了个躬,叹口气就走了。 这人是谁?后来才知道,是个盗墓贼,想来摸摸胡雪岩墓里有没有值钱货。胡雪岩早就算到自己死后可能有人惦记他的墓,毕竟他当年那么有钱,树大招风。他故意让自己穿朴素寿衣,又搞这么个仪式,用寿衣一角暗示“我啥也没留”,吓退这帮家伙。这招简单却管用,他的墓后来还真没被盗过。胡雪岩这脑子,真是活到最后还在算计啊! 胡雪岩死后,他的商业帝国散了架,但“胡庆余堂”居然撑了下来。1911年辛亥革命后,药店被浙江军政府收了,后来几经转手。1949年收归国有,改成制药厂,上了现代设备,产量大涨。1958年跟叶德堂合并,1980年又开了门市部,继续卖中药。现在胡庆余堂还在杭州清河坊,占地4000平米,建筑还是晚清那味儿,1988年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中药文化还上了国家级非遗名录。现在那儿不光卖药,还开了博物馆,展示老工艺,游客不少。 胡雪岩交代家人别从商也别从政,他次子胡缄三卖了胡庆余堂部分股权,把孩子送出国读书。胡家后人多在国外搞教育、艺术,基本不碰生意。玄孙女胡筱梅说过,家族族谱都断了,后人低调得很。他的故居在杭州元宝街,1872到1875年建的,花了300万两银子,占地10.8亩,现在是博物馆,保留着老木雕和院子。墓在杭州西湖区,也没被破坏,证明他那招真灵。 胡雪岩这辈子,从穷小子到大商人,再到晚年破产,起起落落跟过山车似的。他的牛的地方不光是会赚钱,更是他看人看得准,安排事滴水不漏。那次戴铁帽子的嘱托,表面看是迷信,其实是他对人性的洞察。谁能想到,一个快死的人还能这么防着盗墓贼?这说明啥?不管多落魄,只要脑子活、懂人心,就能给自己留条后路。 他的故事后来被写进书里、拍成电视剧,流传挺广。从他身上能学到啥?一是坚持,二是看清世道,三是凡事多留一手。这不光是生意经,也是生活经。现在想想,他那时候多不容易啊,愣是靠自己闯出一片天,死了还能护住身后事,真挺牛的。

0 阅读:67
周平聊历史

周平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