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3岁小红军罗玉琪过草地时突然腹痛不止,碍于女同志就跑远处去方便,不料返回后竟发现草地已空无一人......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5年的川西北松潘草地,寒风夹杂着腐草的气味,刺骨的冷意钻进单薄的军装,红军长征的队伍在这片无边无际的沼泽地里艰难跋涉,泥泞的地面仿佛要吞噬每一步的希望。 在这支衣衫褴褛的队伍中,有一个身影格外瘦小,15岁的罗玉琪,绰号“红小鬼”,他个头还未及步枪高,却咬紧牙关,跟着红四方面军的大部队,誓要走完这二万五千里。 草地的环境远比想象中残酷,雨季的沼泽地里,腐烂的水草散发着恶臭,稍不留神便可能陷入泥潭。 罗玉琪的草鞋早已被冲走,赤裸的双脚被尖锐的水草划得血肉模糊,伤口泡在污水中发炎溃烂。队伍的粮食早已耗尽,干粮袋里只剩几粒发霉的炒米,饥饿像刀子一样剜着他的胃,即便如此,少年心中的信念仍在燃烧,他要跟着红军,跟着党,走向革命的胜利。 那天中午,罗玉琪突然腹痛难忍,他强忍羞涩,独自钻进草丛深处解决,不料等他踉跄返回时,草地上只剩凌乱的脚印,大部队的身影已消失在茫茫荒原中,少年心急如焚,拖着受伤的双腿沿着脚印追赶,湿透的裤腿沾满泥浆,鞋底裹着沉重的淤泥。 天色渐暗,远处传来几声鸟鸣,孤独和恐惧像潮水般涌来,罗玉琪机械地迈着步子,喉咙干得像塞了团棉花。 他跌跌撞撞地走着,直到脚下一空,整个人扑进冰冷的河水中,爬上岸时,右腿被河底的碎石划开一道口子,血水混着泥浆往下淌,望着无尽的草海,少年第一次感到绝望,他可能再也追不上大部队了。 就在罗玉琪几乎要放弃时,远处传来一阵窸窣的脚步声,一个瘦高的身影拨开芦苇丛,出现在他眼前,那是红四方面军28团三连的副连长李玉胜,左胳膊用破布条吊着,显然也受了伤。 李玉胜原本在寻找掉队的通讯员,却在草地上陆续发现了二十多个同样落单的战友,包括筋疲力尽的罗玉琪,他没有多说一句废话,只是拍了拍少年的肩膀,语气坚定:“红小鬼,跟上我,咱们不掉队!” 夜幕降临时,李玉胜带着这群伤病交加的战士围坐在一处背风的土坡旁,他从怀里掏出一小块盐巴,用刺刀挑了点盐末撒进野菜汤里,铁皮饭盒在微弱的篝火上缓缓传递,火光映照着二十九张憔悴的脸,有人脚底烂得露骨,有人高烧得直打摆子。 面对低落的士气,李玉胜站起身,声音洪亮:“咱们红军走到哪儿,党支部就建到哪儿!从今晚起,咱们就是草地临时党支部!”这句话像一针强心剂,让众人疲惫的眼神里燃起了光。 天刚蒙蒙亮,李玉胜便带着几个还能走动的战士去探路,他拄着一根木棍,趟过齐腰深的冰河,硬是猎到一只死山羊,羊肉的香气在草地上飘散,战士们却没人舍得先吃,李玉胜却坚持把肉分给最虚弱的伤员,自己只嚼了几口带着泥的草根。 行军途中,沼泽地危机四伏,一名年轻战士不慎陷入泥潭,眼看就要被吞没,李玉胜果断命令大家解下绑腿布,二十多条布条接成一条长绳,众人齐心协力将战友从泥泞中拽出。 这样的生死救援,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发生了多次,每当有人体力不支,罗玉琪和其他轻伤员便轮流搀扶,彼此鼓励,党支部的红歌在荒凉的草地上回荡,歌声虽嘶哑,却让每个人感到不再孤单。 经过七天七夜的艰难跋涉,临时党支部的队伍终于在第八天中午看到了远处的红旗,那是大部队留下的收容队,在草地边缘等候掉队的战友,二十九人你搀我扶,跌跌撞撞冲上山坡。 多年后,军事史料将这类自发组织的战斗集体命名为“草地党支部”,视为红军基层凝聚力的生动写照。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中国军网——《“草地党支部”,影响我一生—— 老红军罗玉琪回忆长征中过草地的故事》
1935年,13岁小红军罗玉琪过草地时突然腹痛不止,碍于女同志就跑远处去方便,不
猫猫背九九
2025-05-20 16:11: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