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套路了!上海,男子卫生间漏水,于是找了一个做防水的,对方采用四位一体靶向技术

姜海楠聊社会 2025-05-20 23:05:02

又被套路了!上海,男子卫生间漏水,于是找了一个做防水的,对方采用四位一体靶向技术帮他做了修补,谁知男子付了13000元的费用后,漏水问题根本没有解决!

据央视新闻及光明网报道,家住上海的张先生突然被楼下邻居找上了门,邻居说张先生家卫生间漏水了。

张先生到邻居家一看,果然,邻居的天花板上有一摊水迹,水珠从楼顶渗透下来,滴落到邻居家的地板上。

张先生是个很有素质的人,自己家给邻居造成了影响,他心里非常过意不去,回家之后立即在网上搜索起了“防水”。

很快,张先生看到了一个视频,视频作者为一个名称为“新科技防水”的用户,对方发的视频里宣称,他们有先进技术可以快速找到漏水点,然后运用四位一体靶向技术进行修补,不仅省事还省时间。

张先生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没多久就有人给他打电话,过了不多大会,就有维修人员找上了门。

张先生询问工人怎么个修补法,对方告诉他会往地板下面注胶,一斤胶水260元,张先生家大概需要四五斤。

张先生算了算,四五斤胶水也就是一千多块钱,比砸地板修补省钱省事多了,于是答应让工人施工。

过了一会,工人在张先生的地板上打了几个洞,并拉来一个大桶,开始从孔洞里往地板下面灌胶水。修完后工人称了一下剩下的胶水,告诉张先生用了76斤胶,并让张先生付13000多元的修补费。

张先生大吃一惊,不是说只要四五斤吗?怎么变成了76斤?对方说他们估算有误,张先生家地板下面的缝隙太大,所以用的胶水也多。

张先生迫于无奈,只好付了13000元。可让他郁闷的是,花了这么多钱,漏水问题却根本没解决,等他再联系这帮人,电话却打不通了。

无独有偶,刘女士的遭遇和张先生几乎一模一样,她在网上找了一个39元上门检测的服务,也是注入胶水堵漏,可漏水问题没能解决。还有消费者马先生,也是花了19800元堵漏没解决问题。

类似他们一样的受骗者还有多人,在接到多起类似报警后,民警介入此事进行调查,在收集大量证据后,以涉嫌诈骗罪和强迫交易罪抓捕多名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交代,他们一般两三个人组成一个团伙,开一辆小货车,拉着几桶胶水和设备,进行防水补漏工作。

他们使用的胶水分为两种,两种胶水混合就会产发生反应形成胶状物,胶水成分不明,是从老家批发来的,平时卖几百元一斤的胶水,批发价只需要2元钱一斤。

多名犯罪嫌疑人均交代,他们并没有接受系统培训,也根本不清楚设备原理和施工规范。

而经过检测,这些人使用的注胶材料防水性能存疑,且可能释放有害物质,形成二次污染。

1、很明显,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涉嫌诈骗。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犯罪嫌疑人在网上发布虚假广告,宣称有先进技术可快速找到漏水点并运用“四位一体靶向技术”修补,这属于虚构事实。

他们故意以较低的胶水用量估算吸引消费者,如告知张先生大概只需四五斤胶水,实际却使用了76斤,且在施工后以估算有误为由,让消费者支付高额费用。

这种先以虚假承诺诱导消费者,后通过不合理手段获取高额钱财的行为,完全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犯罪嫌疑人通过欺骗手段,使消费者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数额较大,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财产权益。

2、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还涉嫌强迫交易罪。

《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手段,实施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等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强迫交易罪。

这些补漏人员,以低价吸引顾客下单补漏,施工结束后才报出高价,致使顾客不得不付钱。

犯罪嫌疑人虽然没有使用暴力或威胁手段,但犯罪嫌疑人在消费者发现胶水用量与事先估算严重不符时,利用消费者急于解决漏水问题的心理,迫使消费者接受高额费用。

张先生在得知胶水用量远超预期时,虽心有不甘,但迫于无奈还是支付了费用,这可以视为一种变相的强迫交易行为。

最后,犯罪嫌疑人使用成分不明、批发价极低且防水性能存疑、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胶水,违反了《产品质量法》的规定。

该法要求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产品质量应当符合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等要求。

犯罪嫌疑人使用此类胶水进行施工,不仅无法解决漏水问题,还可能对消费者的生活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亏心事做不得,这些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0 阅读:79
姜海楠聊社会

姜海楠聊社会

品社会百态,看百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