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2000多名中国警察,被6个日本兵押往南京城郊屠杀!有人说:“如果有

邦丝随心养护 2025-05-21 12:13:20

1937年,2000多名中国警察,被6个日本兵押往南京城郊屠杀!有人说:“如果有一个警察反抗,就不会团灭!” 那年冬天,护城河的水被冻得结了冰,却没能封住下面的血。 河岸上发现的第一具尸体,是被老百姓从芦苇缝里捞上来的,穿着带警徽的大衣。随后几天,尸体一具接一具地浮起来,大多穿着警服,眼睛睁得大大的,有的还带着警号。 有人说,是日本人干的。 但当初,他们是自己跟着日本兵走出去的。 事情从未有人说清楚,只是那几天南京破城之后,街上忽然就安静了。警察局没有了旗帜,门口贴着告示,说“听候安排,警察暂时集中”。而到了第二天下午,有人看见几名日本兵在太平路附近,指挥着上千名警察往通济门方向走。 那不是普通的士兵,是宪兵,戴着白套袖,背后还有两名随行的翻译。警察们排着队走路,井然有序,看上去不像是押送犯人,倒更像是调防。人群中还有人交头接耳,说是日本人要收编他们,改编成“维持会治安队”。 可就在人群走到护城河那边时,一切变了。 十几挺机关枪早已架好,从两侧高地瞄准了人群。那些刚还笑着的日军忽然变脸,大声吆喝,让所有人站成一排。有人不解地走上前一步,刚问了一句“现在要干什么”,就被一枪打中胸口,倒在地上。 起初还有人以为那是误会。可很快第二枪、第三枪响起,整个场面乱了。有人想逃,刚转身就被扫倒;也有人拼命冲向日军阵地,试图夺枪,还没跑出五步就被当场刺死。 附近的居民听见枪声,关上门窗,不敢看,也不敢问。 行刑之后,日本兵用铁锹把尸体推入河中,后来雨下了一夜,河水高了,许多尸体被冲到了下游。那之后的一周,夫子庙附近的码头一直有人发现警察尸体,有的脸还带着泥水干结的痕迹。 南京沦陷前,那些警察还在街头维持秩序。打仗那几天,他们不曾上战场,只是奉命疏导民众、看守仓库,没想到到最后成了日本人清洗的对象。 他们没有反抗?其实有人反抗。 据说在被押送的过程中,有个姓孙的巡官,看出了端倪。他悄悄对身边几个人说:“不对劲。”有人附和,说那几个日军根本不像是来安排工作的,倒像是押送俘虏。他们几个开始商量,打算趁人多的时候冲出去。 可他们话还没说完,就有人被翻译听到了。很快,有日军走过来,将那几人抽调出来,单独带走,再没回来。 还有一个年轻警察,在最后时刻扑向一个日本兵,抢下了一支步枪,但枪刚抢到手就被侧面刺刀扎穿了腹部,倒地前还扣动了一次扳机。子弹没有打中人,却吓得其余人再也不敢动了。 那场屠杀之后,日军在当地发了公告,说南京“治安稳定”,警务“交由维新机构管理”,并未提及那2000多名失踪的中国警察。 而几天前,他们的家人还以为这些人是去换取“良民身份”,说不定还能有口饭吃。 有一名警察的弟弟,后来去各个集中营寻找哥哥,跑了十多个地方,最后在江宁门外的小村子里听一位农夫说起:“你说的是那批人啊?早被骗出去杀了。连喊都没来得及喊。” 战后,这批被害警察并未留下集体名单,有些人连名字都没人记得清楚。偶尔有人说起那几天的事,也只是摇头叹气,说“都死了,都没得说了”。 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修整护城河,有工人在河底清淤时挖出成堆白骨,身上还有残留的皮带扣、警帽徽章,那时才重新有人提起:“可能就是当年那批警察。” 再后来,河岸被加了栏杆,两旁建了花坛,来往行人多了,再也没人提起那一场看不见的屠杀。 只有老南京人偶尔走到河边时,还会说一句:“那地方,曾经埋了很多人。”

0 阅读:0
邦丝随心养护

邦丝随心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